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气值:0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育人成效50强”和“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2020年“院校满意度”评价,我校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15位,江苏省第4位。 官网查看>> 大学高校 公办大学
基本信息
  • 创建时间:1958年
  • 院校隶属:江苏省
  • 院校分类:理工类
  • 学校校训:诚信,笃实,勤俭,创新
  • 学校类型:普通高等院校
  • 学校代码:13101
  • 学历层次:专科
  •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 所在地址: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区 鸣新中路28号
学校简介

截止到2023年4月,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智能控制学院、数字商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旅游与康养学院、艺术创意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与基础教学部、体育工作部合署,马克思主义学院,邓建军工匠学院等直属教学单位。办学专业56个,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学生一万五千余人。

学校积极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国家战略,紧扣常州532发展战略,对接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专业之间相互支撑、协同发展。聚焦聚力,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2个省级品牌专业为核心打造智能装备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培育特色鲜明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积极融入数字化技术,大力支持管理、艺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专业群建设。聚焦专业群创新发展主线,加快推进专业的“智改数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通教育链与产业链,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育人质量,持续完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培养规模,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建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资源库子项目6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5本、教育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本、省级重点教材27本、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10本。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参与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8个。

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有首批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家电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制造装备控制与维护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校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研发中心、江苏省LED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10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平台和“互联网+”商务场景实训平台2个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生产线实训基地。协作机器人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立项省级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智慧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历史沿革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校的常州市民办青山初级中学和1963年建校的常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二校合并后曾使用过常州市轻工业技术学校、常州轻工业学校等名称。

1973年9月,常州手工技校与常州轻工机械中等技术学校合并成立常州市轻工业技工学校,校址劳动西路11号。

1979年12月(《常州市教育志》显示为1980年1月),改名常州轻工业学校,由江苏省轻工业厅主管,迁址东郊雕庄镇。

2002年6月,常州轻工业学校升格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2018年10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11月,列入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3年7月15日,邓建军工匠学院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6429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