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占地面积740亩,建筑总面积35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11月,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设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生命健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科学部、体育工作部、工程训练中心等13个教学单位。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以化工为特色,工、经、文、管、医、艺多科性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拥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国际化品牌专业2个,校企合作专业达100%。建成国家级、省级及校内外实训基地309个,形成“单项能力共享、综合能力交叉、岗位能力拓展、职业能力提升”的四级递进实训体系。立项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现代化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绿色化工与环境保护”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项,创新实践“一体两翼三维四化五新”校企合作南科模式。
学校面向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江西、海南、内蒙古等23个省(自治区)每年招生4000人以上,与本科院校开展“3+2”分段培养、“4+0”联合培养项目,与中职学校开展“3+3”分段培养项目。毕业生就业率高,建成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园等学生创业平台,设立创业种子基金、校友创新创业奖学金,形成具有高职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
学校承担教育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46项、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31项。拥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资源共享精品课2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获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参与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项,获批教育部1+X证书试点项目47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4门。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其前身是南京永利化工专科学校。
1958年8月,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为了保障企业生产,承担培训和支援建设任务,建立了永利化工专科学校,由南化公司代管。
1959年5月,南化公司在磷肥厂教育科、永利宁厂教育科和所属工厂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学院列入国家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成立了相关专业的系部和教研组。
1962年秋,化工部决定撤销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南化公司化工学院并入山东化工学院(现青岛科技大学)。同年12月,技工学校迁入化工学院新校址。
1965年上半年,化工部决定南化技校并入南京动力学校,校名改为化工部南京动力分校。
1966年3月,南京动力分校从南京动力学校分立出来,改名为化工部南京化工学校。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同年6月6日,化校全面停课。
1968年,学校转化为南京化肥厂厂办校,更名为南京化肥厂化工学校。学校举办了省内的氮肥厂干部轮训班和全国性的冶金部烟气制酸训练班。
1973年,化校恢复招生和上课,学校重归南化公司领导,校名改为南化公司技工学校。
1974年7月,南化公司技工学校更名为南化公司化工学校。
1975年至1978年,南化公司工人大学与化校联署办公。
1976年秋,学校开设了石油化工专业。
1977年5月,江苏省委决定,在化工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南京化工学院南化分院。学校设立了四年制本科化机、有机、无机、仪表四个专业。
1983年5月,经省石油化学工业厅批准,南化公司化工学校更名为南京化工学校。
1987年11月,南化公司批准该校正式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8年11月,化工部教育司委派化工中专教育质量评估小组对该校进行评估检查。
1993年7月,学校被省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专。
1994年8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1998年3月26日,学校划归省石化厅直接管理。
2000年5月31日,经教育部批准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估,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1年6月19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化工学校升格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江苏省教育厅直管的一所普通高校。
2005年底,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初评,并取得“优秀”成绩。
2006年6月,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建设单位。
2006年10月,在江苏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由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江苏化工职教集团。
2007年4月1日起,学院开始实施二级管理体制。
2010年7月,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骨干高职院建设单位。
2014年,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验收。
2015年2月16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