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观音山禅寺 观音山禅寺
扬州市观音山禅寺
0
赞数:0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观音山寺位於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的蜀冈东峰观音山,故名观音山寺。观音山寺宋朝名为摘星寺。明至元年又开山建寺。明朝洪武年间重建,名功德山,亦名功德林、观音阁。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咸丰时毁於火。现在的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山门等建筑,乃清朝末年及以後所建。登上观音山顶,江淮南北,一览可尽,唐城遗址子城和瘦西湖尽在眼中。观音山上原有隋炀帝的迷楼。这种楼结构复杂。幽深曲折,人们进去後往往走不出来,故名为迷楼。
扬州市观音山禅寺基本信息
所在景区
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
扬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总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是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体验、文化展示、历史溯源、文创研学、康养运动、生态宜居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地。度假区绿水相依,秀美如画,有扬州城遗址唐子城、宋夹城、瘦西湖温泉、堡城村、傍花村、古邗沟故道、天宁寺行宫、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相关景点

扬州市观音山禅寺怎么样

观音山寺位於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的蜀冈东峰观音山,故名「观音山寺」。观音山寺宋朝名为「摘星寺」。明至元年又开山建寺。明朝洪武年间重建,名「功德山」,亦名「功德林」、「观音阁」。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咸丰时毁於火。现在的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山门等建筑,乃清朝末年及以後所建。

登上观音山顶,「江淮南北,一览可尽」,唐城遗址「子城」和瘦西湖尽在眼中。观音山上原有隋炀帝的「迷楼」。这种楼结构复杂。幽深曲折,人们进去後往往走不出来,故名为「迷楼」。相传隋炀帝曾在此建要享乐,後人多以此事讽世,唐朝诗人中,就有不少咏叹迷楼的。李绅在《宿扬州》诗中道∶「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白居易在长篇叙事诗《隋提柳》中,也鞭挞了隋炀帝大造龙舟、开挖运河,「南幸都(今扬州)恣佚游」的殃民误国行径。诗中「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就是描写武官郎将保护著南下龙舟缆绳,美丽的宫女在扬州的迷楼等待隋炀帝到来的情景。隋炀帝骄奢淫逸,使得「海内财力此时竭」,终於导致了农民大起义,「义旗已入长安宫」,「晏驾不得归秦中」。後隋炀帝被杀,埋葬在扬州的吴公墓下。「二百年来汴河路..後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提亡国树!」白居易借隋炀帝的迷楼、龙舟寓情於景,道出了隋朝覆灭的原因,警告後人以史为鉴,不要再重蹈覆辙。

杜牧在《扬州》三首中,也有「炀帝雷塘(隋炀帝死後葬于雷塘)土,迷藏有旧楼」之句。据说隋炀帝在长安也建有供他艳游的迷楼。观音山上的迷楼虽已无寻,但隋炀帝的历史教训却深印在人们脑中。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115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