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上海市崇明区高教园区,紧邻上海交通大学崇明校区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占地11.54公顷,由普利兹克奖得主阿尔瓦罗・西扎、安藤忠雄等国际建筑大师联袂设计,是一座将人文、生态、自然、与建筑相结合,集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兴趣拓展的开创型未来校园。
中华学院首批设人工智能应用、现代服务等学院,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特色专业。
院系专业
人工智能应用学院为学生构建了立体化的发展通道,形成了“国际升学+优质就业+国内深造”的三维成长体系。学院依托与卡内基梅隆大学曼谷分校等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项目,为50%的毕业生提供海外升学机会,助力学生获得国际化学历背景。同时,30%的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培养模式,直接进入企业高质量就业,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现代服务学院以“国际化教学、数字化赋能、人文素养增色、校企一体双元培养”为特色,与瑞士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等国际名校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就业无缝衔接、国内国外升学双通道”的全链条育人体系,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领军”,助力学生在酒店、旅游、邮轮等现代服务领域成就职业梦想。
中华学院开设特色“AI+专业”三维课程: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程序设计、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夯实数字技术基础;核心课程采用“专业能力培养+AI技术赋能”双轨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拓展课程遵循“学科交叉、技术深化、实践创新、伦理安全”四位一体体系,培养跨领域应用能力。
师资力量
在师资配置上,中华学院汇聚了一流的学术团队,创新实施“学术导师+行业导师+人机协同”配置模式,其中人工智能应用学院:由清华大学孙茂松院士领衔,专业课教师全部毕业于985高校,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实战经验。现代服务学院突出行业导师引领职业培养,与头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行“双师制”,60%以上教师为“双师型”人才,70%的专业教师来自酒店行业高级管理者,确保教学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国际合作
学院以“中国职教标杆”为使命,立足社会需求,着力构建“国际合作、产教融合、高本贯通”的三维育人体系,让教育成为助力产业升级、成就每个学生的时代力量。在国际合作维度,学院以开放姿态链接国际资源,携手国际酒店集团、“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共建人才联合培养体系,赋能学生未来发展。产教融合方面,学院实践教学课时占比50%以上,校内建设20余个实训基地,与行业领军企业、知名酒店集团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知识习得与产业前沿技术应用无缝衔接。高本贯通机制则通过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西班牙、泰国等国家的十余所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开展“2.5+1.5”“2+2”“3+2+1.5”等多种学制项目,支持学分互认及专业硕士学位贯通培养。如现代服务学院同步采用全英文授课,学习瑞士酒店管理专业全部课程,实现国内高职与国外本科的直线贯通;人工智能应用学院嵌入CMU核心课程,CMU认证教授中英文授课,成绩合格者可获得CMU学分。
2025年,学院加速实现新跨越: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多次赴崇明调研指导,见证学院与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签署黄炎培职教思想实践合作协议;与泰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曼谷分校确定合作意向并签署共建协议……中华学院正秉承黄炎培先生"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初心,践行"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实践精神,依托百年职教积淀,扎根中国,融通世界,培养兼具扎实本土情怀与全球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前身史略
1917年5月6日,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函授教育等方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在民办职业教育领域发挥作用,成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
2003年,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开启办学。
创新腾飞
如今,面对全球数字化浪潮,2025年入驻崇明新校区的中华学院,将以AI驱动教学,构建智慧职教新生态,让百年职教基因在技术变革中迸发新生。
2025年,中华学院在崇明建成新校区,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址。
2025年,中华学院与酒店服务管理专业等行业领先国际高校合作。
2025 年 ,中华学院代表团访问泰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曼谷分校( CMKL University ),确定合作意向。
2025年4月30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赴崇明区调研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工作并召开专题会议。
2025年5月18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2025职业教育海上对话创享会》,会上与中华学院举行新时代黄炎培职教思想办学实践合作共建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