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始建于1919年,坐落于“金源肇兴地 大金第一都”——哈尔滨市阿城区,享有“千年文脉·百年学府”美誉。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建有功能完备的现代化教学园区、实训园区和创业园区,红色文化传承园地、金源文化传承园地和诗经文化传承园地,是一所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于一体的花园式学校。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为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设有现代服务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财经学院、体育学院、师范与艺术学院5个二级学院、1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和1个培训与对外交流学院,36个招生专业。建有智慧交通技术与运营管理、冰雪运动与教育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体育教育、心理咨询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高职与本科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专业)。学校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学校建有90余个综合实训中心和专业实训室,建成以冰雪体育、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航空服务管理、师范教育专业为代表的哈尔滨现代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每年开展社会培训和企业员工培训20000人次。承办黑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云计算”“移动机器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视觉系统应用”“银行业务综合技能”“无人机应用技术”等赛项。拥有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冰雪产业运营与服务中心2个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职教文化和学前教育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作为国家“冬冰夏滑”训练基地、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先后承办全国公路(速度)、场地(速度)轮滑锦标赛、全国跳绳联赛、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总决赛等国家级体育赛事。
学校前身
哈尔滨教师体育学院
1978年,哈尔滨市教师业余体育学院创建。
1985年,哈尔滨市体育中学并入哈尔滨市教师业余体育学院。
1984年,哈尔滨市158中学更名为哈尔滨市体育中学,哈尔滨市教师业余体育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市教师体育学院。
阿城师范学校
1919年春,吉林省立宾州道立师范学校创建,隶属吉林省滨江道(治哈尔滨),校长王明辰。
1920年,更校名为吉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迁校址阿城。
1934年,吉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更名为滨江省立阿城师范学校。
抗战时期,学校先后更校名为“滨江省立阿城师范学校”“滨江省立阿城国民高等学校”等。
1945年9月,滨江省立阿城师范学校更名为松江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后松江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更名为松江师范学校。
1950年春,阿城县将学校附设的9个初中班划出,独立成校,新建了松江省阿城中学,该校于1954年迁址县城南门外。学校初中部为阿城一中前身。
1956年春,根据省教育厅“师范学校承担培养师资和提高师资的双重任务”的指示,组建了“函授部”。“函授部”以语文组教师为主。1961年,撤销了函授部,成立了阿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学校函授部为阿城教师进修校的前身。
1957年,更校名为阿城县师范学校。
1969年,阿城县师范学校停办。
1974年,呼兰县师范阿城师范班创建。
1979年,呼兰县师范阿城师范班改建为阿城师范学校。
五常师范学校
1951年,五常初级师范学校创建。
1960年,五常初级师范学校更名为五常师范学校,隶属松花江地区行署。
1997年,学校变更隶属于哈尔滨市教育局。
合并组建
2002年2月,哈尔滨市教师体育学院、阿城师范学校、五常师范学校三所学校进行实质性合并组成新的阿城师范学校。3月,五常师范学校搬迁至阿城师范学校,完成合并。
2003年7月,哈尔滨市教师体育学院搬迁至阿城师范学校。
2007年,哈尔滨教师体育学院、阿城师范学校、五常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2011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
2017年,学校成功跻身于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9年11月,学校成为全国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2年6月,学校成立金源文化研究院。
2023年4月,成立哈尔滨地铁(运营教育)产业学院联盟,标志着地方高校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共同开启校企合作。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