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截至2022年,学校现有北京海淀和河北涿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30亩,建筑面积34.58万平米。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90万余册,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90余万册。
截至2022年,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工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劳模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等14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2个公共教学部;开设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社会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应急技术与管理、劳动教育、旅游管理、应用统计学、工会学等25个普通本科专业,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英语2个专科专业。
截至2022年,学校劳动关系、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新闻学、安全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7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经济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酒店管理6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还拥有法学、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综合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团队”“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育人团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劳模本科班)教学团队”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干部培训核心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瑞环泰科技有限公司”2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
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
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同志兼任第一任校长。
1954年8月,经党中央批准并由刘少奇同志亲自审定学校校址,学校从天津迁至北京。
中国工运学院
1984年9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正式改建为中国工运学院,系中央部委所属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为学校书写“中国工运学院”院名。
1985年,经教育部同意,工会学专业和劳动保护专业列入国家1985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在全国工会系统统一招生。
1987年1月1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中国工运学报》(季刊)。3月正式创刊,公开发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彭真为《学报》创刊题词。1989年,《学报》改为双月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3年5月,中国工运学院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2年,教育部批准学院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3年学院正式启动MP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劳动关系方向)、(工会工作方向)的招生培养工作。
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共同印发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2018年五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极大地鼓舞了学校继续办好劳模本科教育的信心,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员工“弘扬特色创一流”的决心。
2019年4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院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