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楚王鼎
0 赞数:0 #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楚王鼎,战国时期青铜器,1933年出土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楚王墓,现藏于天津博物馆。鼎,是殷周青铜器中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类,它既是炊器、盛食器,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同一形制、相同大小、铭文一样的楚王鼎同时铸造了两件,另一件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馆藏战国楚王鼎通高53厘米,口径45.5厘米,腹围148厘米,共有铭文六十字。楚王鼎是这批楚器中形体较大、铭文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
详细介绍 PROFILE +

战国楚王酓(悍)鼎是战国时期的祭祀用青铜器。1933年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文物历史

楚王鼎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李三孤堆是传说中的楚王陵所在。1933年,安徽大水,李三孤堆坟茔被打开,有人说是被大水冲开,也有的说是被当地的保甲带人挖开,出土文物中以青铜礼器居多。寿县铜器,是楚国器物的第一次大规模出土,震撼了中国文化界,同时也使各地文物商贩云集,地方官绅强取豪夺。当时的政府闻讯将缴获的七百余件文物封存于县教育局,后移交省图书馆,解放后入藏安徽省博物馆。另有一些文物流散各地,其中楚王鼎、豆、簋、勺、簠等十件铜器流至天津宝楚斋李氏,后入藏天津博物馆。

文物特征

战国楚王鼎通高53厘米,口径45.5厘米,腹围148厘米。该鼎附耳,直腹,兽蹄形足,并附盖,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共有铭文六十字,分布在鼎盖内、口沿、腹部等处。铭文记载了楚幽王为庆贺胜利用缴获的兵器铸成此鼎的经过并用于祭祀的史实。

文物鉴赏

鼎,是殷周青铜器中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类,它既是炊器、盛食器,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此外,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表明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5422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