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学校以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核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要求高、专而精”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精神、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卓越人才为己任,建设在国际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大学。学校促进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多年来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传播媒体等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业务骨干。
截至2022年,学校设有国家安全学院、经济金融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5个学院,本科教育设有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日语、法语、传播学、法学、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行政管理等10个主修专业。2019年至2020年,国际政治、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法语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学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开展协同育人合作项目,开设了金融学、数据科学、创新创业与商科教育、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阿拉伯语、韩国语等辅修专业或微专业。
国际关系学院前身是1949年创建的中央外事干部学校,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正是从这里受训后走向世界的。
1958年8月1日,外交学院正式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
1961年,学校同外交学院合并办学,易名为外交学院分院。
1964年,学校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5年,由陈毅元帅定名为国际关系学院,直属于中共中央调查部。
1970年,学校停办。
1979年,开始恢复招生,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全国第一批学位授予权单位。
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1983年,率先完成从单一的外语院校向多学科复合型院校的转型。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