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0 赞数:0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出自中国东汉时期,为国宝级文物。其通体鎏金并镶嵌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整体形状貌似蟾蜍,头生双角,身添羽翼,张牙瞪眸,四足蹲伏,是东汉的吉祥神兽,代表了汉代制砚的杰出成就。东汉鎏金兽形盒砚于1970年出土于徐州土山汉墓,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详细介绍 PROFILE +

展品介绍

铜盒砚通体鎏金并镶嵌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盒盖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合,浑然一体为伏地神兽。首似龙形,双目呈三角形,睁目凝视,两眉突起,并饰双角。伏地匍匐、咧嘴露齿,其下颌前伸,巧妙地构成贮水墨池。腹微鼓,扁平光滑的长方形石砚置身其中,石质为甘肃临洮石,上置圆形研石一块。尾卷曲藏腹下。背脊隆起,双翼凸显。背部中心设一桥钮,可系绳,便于提揭。铜盒砚的整体形状貌似蟾蜍,头生双角,身添羽翼,张牙瞪眸,四足蹲伏,是东汉的吉祥神兽。

相关信息

1970年出土于徐州土山汉墓,墓主为东汉某代彭城王。该墓虽早年被盗,但仍出土有银缕玉衣及玉、银、铜、漆器等精美随葬品100余件。

出土时,砚堂上尚有墨痕,证明其为墓主生前实用砚,而非陈设品或明器。

秦汉以来,古人对蟾蜍颇为敬畏,认为是镇凶邪、助长生的吉祥物。由于汉代求仙思想充斥着整个社会,人们企望成仙升天,故而给诸多祥瑞神兽添加上通天的双翅,这里的蟾蜍形盒砚亦不例外。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代表了汉代制砚的杰出成就。

数字博物馆

2013年,南京博物院与百度百科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了数字化、立体化的权威知识普及台:南京博物院之百科数字博物馆。该数字馆通过青铜器馆、玉器馆、陶瓷器馆,书画馆等分馆,全方位展示了南京博物院的众多珍贵展品。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252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