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刺鳑鲏
0 赞数:0 #鳑鲏鱼#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越南刺鳑鲏又名越南鱊,是鲤科鱊属的一种鱼类,喜欢栖息于泥沙底质,多水草的湖泊或河流的浅水区,常集群活动。其体较高而扁薄,外形呈长卵圆形,头后背部显著隆起,腹缘浅弧形;头短小,三角形;吻稍突,吻长大于眼径;体呈银灰色,鳃孔后上方具一黑斑;沿体侧中轴自背鳍中部之前下方至尾鳍基部有一条蓝色条纹。
  • 中文学名: 越南刺鳑鲏
  • 拉丁学名: Acheilognathus tonkinensis (Vaillant, 1892)
  • 英文名: Acheilognathus tonkinensis
  • 别称: 刺鳑鲏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硬骨鱼纲
  • 亚纲: 辐鳍亚纲
  • 目: 鲤形目
  • 亚目: 鲤亚目
  • 科: 鲤科
  • 亚科: 鱊亚科
  • 属: 鱊属
  • 种: 越南鱊tonkinensis
  • 分布区域: 亚洲越南北部,中国南部及老挝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越南刺鳑鮍,Acanthorhodeus tonkinensis (Vaillant, 1892),鲤科刺鳑鮍属的一种鱼类。体长为体高的2.3~2.4倍,为头长的4.0~4.1倍,为尾柄长的4.5~4.6倍,为尾柄高的7.6~8.0倍。头长为吻长的2.8~3.0倍,为眼径的3.5~3.6倍,为眼间距的2.4~2.5倍。

买购网原创图片,未经许可不能转载,版权声明 反馈

形态及特征

体较高而扁薄,外形呈长卵圆形,头后背部显著隆起,腹缘浅弧形。头短小,三角形。吻稍突,吻长大于眼径。口小,亚下位。口角须1对。其长度约为眼径之半。背鳍位于身体最高处,具有2根硬刺,胸鳍末端达到腹鳍基部起点。臀鳍具有2根硬刺,其起点位于背鳍第6根分支鳍条的垂直下方。尾鳍分叉深。腹腔膜灰褐色,体背部深灰色,腹侧面灰白色。鳃盖后缘上方有1黑色斑点,尾柄中线有1黑色纵带,向前延伸至背鳍起点的下方。背鳍及臀鳍硬刺末端柔软分节,背鳍具11—14根分枝鳍条。体长为体高的2.2—2.4倍。侧线完全,成浅弧形下弯。侧线鳞32—35枚,体长100mm。体呈银灰色,鳃孔后上方具一黑斑;沿体侧中轴自背鳍中部之前下方至尾鳍基部有一条蓝色条纹。

生活习性

栖息于泥沙底质,多水草的湖泊或河流的浅水区,常集群活动。以水生植物为主食。

繁殖方式

每年4月为繁殖期,产卵于蚌类的外腔中。生殖季节雄鱼的吻端及眼眶前缘有珠星,而雌鱼有产卵管。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640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