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宅泥鱼
0 赞数:0 #雀鲷#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黑尾宅泥鱼又名四间雀,为雀鲷科、宅泥鱼属一种热带海水鱼类,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苏门答腊、北至琉球群岛南至新克里多尼亚等海域。该品种和三间雀的产地基本一样,不过数量极少,身价比三间雀高一些,在水质极好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四间雀每个鳍都镶有亮丽的蓝色边缘,而且身体也会散发出绚丽的蓝光。
  • 中文学名: 黑尾宅泥鱼
  • 拉丁学名: Dascyllus melanurus
  • 英文名: Blacktail humbug
  • 别称: 四间雀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硬骨鱼纲
  • 亚纲: 真骨下纲
  • 目: 鲈形目
  • 科: 雀鲷科
  • 属: 宅泥鱼属
  • 种: 黑尾宅泥鱼
  • 分布区域: 菲律宾,台湾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黑尾宅泥鱼,体呈圆形而侧扁,吻短而钝圆。口中型;两颌齿小而呈圆锥状,靠外缘之齿列渐大且齿端背侧有不规则之绒毛带。体色以白色为底,身上有3条宽横带,但其第一横带起于头顶而不是背鳍起点之前,第二条则起自背鳍前端。

黑尾宅泥鱼(Dascyllus melanurus)又称四间雀,为鲈形目、雀鲷科、宅泥鱼属一种热带海水鱼类。黑尾宅泥鱼分布于西太平洋苏门答腊、北至琉球群岛南至新克里多尼亚等海域,活动于珊瑚礁区,觅食各类有机物碎屑及小型猎物。可作为观赏鱼。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黑尾宅泥鱼

俗名别名 四间雀

英文名 Blacktail humbug

拉丁学名 Dascyllus melanurus

地理分布 菲律宾、台湾

繁殖方式 卵生。

习性 性情凶猛。

此种鱼数量极少。体形特征可达8(厘米)。白色鱼体上有4条黑色横带。

食性 杂食性,食藻类和浮游生物。

编号:7921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目名:鲈形目

中文科名:雀鲷科

拉丁科名:Pomacentridae

中文属名:宅泥鱼属

拉丁属名:Dascyllus

拉丁种名:melanurus

定名人:Bleeker

年代:1854

中文名:黑尾宅泥鱼

原始文献:Natuurkd. Tijdschr. Ned.-Indie v.6:109

模式产地:Neira and Banda, Indonesia

俗名:黑尾圆雀鲷

生境:多栖息于暴露的礁池、港湾及水深1-10米左右的海口附近

国内分布:台湾南部

国外分布:太平洋

资料来源:台湾鱼类志:419-420.

常见种类

宅泥鱼属的名字就像是数字排序,既然二、三都有了,当然也有四。四间雀和三间雀的产地基本一样,不过身价要比三见雀高一些。它们在受到惊吓或水质不好的时候不会把身体调节成黑褐色,这让它们的观赏价值在本属中位列前茅。我们可以见到8~250px的三间雀,但很少见到150px以上的四间雀。虽然有野生个体长到250px的记录,但它们在水族箱中似乎格外不爱生长。

形态及特征

水温:24~27pH:8.1~8.4比重:1.020~1.025。最小水族箱尺寸:150升。水族箱要足够的躲藏地点。由于成鱼后性情凶猛,与性情凶猛一些的鱼混养较为适合。不会伤害无脊椎动物或缸里设施。喂食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及人工饵料。另其尾鳍略凹,但不呈叉形,上有条黑色宽横带。体色黑白分明。背鳍硬棘12枚、背鳍软条12至13枚、臀鳍硬棘2枚、臀鳍软条12至13枚。腹鳍黑色;胸鳍透明。管状的侧线鳞片16至17枚。眶前骨、眶下骨与前鳃盖骨的边缘呈细锯齿状。体长可达9厘米。

饲养方法

我们不是能经常在水族店中看到这种雀鲷,它们的捕获量不如本属其它品种多。很多贸易商不愿意引进这种鱼,在他们看来这种鱼价格颇高了一些,不如相貌似乎一样的三间雀来的实惠。如果你将四间雀饲养在水质极好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你会看到它们每个鳍都镶有亮丽的蓝色边缘,而且身体也会散发出绚丽的蓝光。

四间雀似乎不喜欢在水族箱中产卵,也可能这种鱼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熟起来。目前似乎还没有它们人工繁殖的记录,这让它在同属中格外不一样。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622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