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
0 赞数:0 #故事#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铁杵磨针出自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而弃学,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铁杵磨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 中文名: 铁杵磨针
详细介绍 PROFILE +

内容介绍

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叫李白,在他小的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为此,他的母亲没少训斥他。

有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闲逛着,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大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很奇怪地问:“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每天的学习都特别用功。后来,他博览群书,勤奋苦读,终于有了一番成就。他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出的成就。后世的人们因为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成就,都称他为“诗仙”。

其他信息

成语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成语出处

出自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成语用法

褒义词,可做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成语解释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861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铁杵磨针】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本站不提供观看和下载,请支持正版!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