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推光漆器
0 赞数:0 #工艺礼品#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平遥推光漆器是山西平遥地方特产,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是中国四大漆艺之一。平遥推光漆器的特点是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古典小说、戏剧、古代神话、传说的故事人物等等。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和美术品。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珍品,历来是三晋名产,平遥三宝之首,曾屡获国家级金、银奖。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推光漆工艺基本形成地方特色,到明清时已具相当规模,开始出口到英、俄等国。

品种种类

平遥推光漆器现有品种多为高档屏风、挂屏、电视柜、大小衣柜、角柜、酒柜、陈列柜、首饰匣等。

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等等。

制作方法

平遥推光漆器素制作工序复杂,刮灰需要五到六次,每次都必须等到刮上去的灰完全干透,才能进行下一次刮灰。平遥推光漆器用料讲究。平遥推光漆器使用的是在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着的漆树刮掉树皮后流出来的一种天然漆料——大漆。

平遥推光漆艺有精湛的成套技艺,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用特殊配方、技艺及设施炼制大漆;

(2)以大漆和天然桐油炼制罩漆;

(3)木胎披麻挂灰,生漆灰须褙布,猪血灰须披麻,黄土胶则需褙纸;

(4)以人发、牛尾制作漆栓(髹饰工具);

(5)在特设的阴房内阴干漆器;

(6)描金彩绘,包括平金开黑、堆鼓罩漆、勾金、罩金和蛋壳镶嵌等传统技法;

(7)用砂纸、木炭、头发、砖灰、麻油等逐次推光,使漆器光亮如镜;

(8)采用镶嵌、镂刻、罩金、刻灰等技艺进行装饰。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木胎车间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就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叫做“披麻挂灰”。

漆工车间的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毕,再用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多则刷七遍,少则刷六遍,其后的推擦就更细致了。先用粗水砂纸推,再用细水砂纸推,用棉布推,丝绢报,卷起一缕人发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复推。凭眼力,凭心细,凭感觉,凭次数,推得漆面生辉,光洁照人。

画工和镶嵌车间,对技术的要求更高,画工必须学习绘画四年以上,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才允许在漆面上勾红点翠,独立操作。刻绘工人的刀锋,要求象笔锋一样,粗细相间,深浅适度,起落自如。镶嵌原件的制作台上,团团烟光紫气,叮叮有声,工人们把河蚌壳、螺钿、象牙以及彩色石头加工成各种原件,由镶嵌工人根据图案的要求.巧妙地镶妥粘牢。清朝以前,推光漆器为素底描金,清初开始以金漆器为主,中期创出了增厚漆层、推出光泽新工艺,自此,平遥推光漆器形成以磨推漆面与描金彩画相结合的独特工艺风格.漆面要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以后会越擦越亮,适于长期摆放。绘饰出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或人物故事,工序细致复杂。具有构造精细、漆面光洁、彩绘富丽、防潮防热等特点。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745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