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书写
发音
越南语
㗂越
Tiếng Việt
壮语
话越南
Vah Yiednamz
汉语—普通话
越南语
Yuènányǔ
汉语—粤语
越南语
jyut6 naam4 jyu5
汉语—闽南语
越南语
Oa̍t-lâm-gú
汉语—闽东语
越南语
Uŏk-nàng-ngṳ̄
汉语—客家语
越南语
Ye̍t-nàm-ngî
汉语-吴语
越南语
yoh8 noe6 niu6
朝鲜语
베트남어,월남어
Beteunam-eo, Wolnam-eo
日本语
ベトナム语,越南语
Betonamugo, Etsunango
越南语与朝鲜语、日语和琉球语一样自古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自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的统治下,越南语引入庞大的汉字词汇。这些被引入越南语中的词汇,其发音(汉越音)类似于汉语中古音,但在越南语中使用时,语法承袭了高棉语。虽然与汉语一样并无时态及动词变化,亦同为声调语言,但其词序恰恰与汉语相反置,更加近似泰语。
关于越南语的谱系分类,过去曾经存在许多争论。由于越南语与汉语和侗台语都有密切联系,有学者主张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所说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但经过近数十年的研究,已可以肯定越南语属南亚语系越芒语族越语支。
二十世纪初以前,越南社会各阶层都使用汉文。一些重要的越南史籍,都是用汉文编写的。现存最早的有喃字的碑刻是1209年刻制的。
19世纪下半叶以来,法国殖民者开始了一系列的去中国化运动,禁止阮朝官方文书汉文(文言文)的使用,并废除了1915年以及1918年至1919年的科举考试。汉字、汉文地位的降低,也导致了与汉字关系紧密的喃字的地位下降。
在20世纪上半叶,喃字和汉喃文逐渐没落,而法国殖民者发明的拼音化文字国语字和国语字文开始标准化,并在越南独立后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被列为标准文字在越南全国通行。
历史上,越南共出现过三种文书系统,包括:
汉文
汉文(越南:Hán Văn/汉文)是越南封建时代官方的主要采用的文书系统,贵族、知识分子也多使用汉文写作。除了东南亚的越南,汉文(文言文)同时也是古代东亚诸国的共通文书系统,在中国、韩国、日本也同样被使用。然而,它完全由汉字组成,与越南本民族的越南语差异较大,在书面上与越南人的口语上难以达到统一。
汉喃文
随着希望书面表达本民族语言的意识的提升,喃字最晚在13世纪被发明。喃字的出现,完成了越南语书面文同口语的统一,表记越南语的汉喃文也因此出现。汉喃文的出现,加快了越南国语文学的发展,很多优秀的文章也多为汉喃文,如,15世纪的阮廌,他的很多汉喃诗歌在现代仍被部分越南人所欣赏。越南文学在18世纪迎来了一个高峰,涌现了阮攸的汉喃文著作《金云翘传》以及胡春香的汉喃诗等。由于是用汉喃文写作的,便于越南人理解记忆,这些文学作品在越南民间以口头的形式广泛流传(DeFrancis 1977:44-46)。
另一方面,表记越南本民族语言的汉喃文出现以后,官方的正式文书仍然多沿用汉文。胡朝(1400年—1407年)时,汉文被短暂地废止,官方启用汉喃文。胡朝灭亡后,汉喃文的官方地位随即消失。黎朝时,汉喃文成为了民间思想的首选传播媒介,黎朝政府因此在1663年、1718年和1760年分别颁文禁止汉喃文的使用。汉喃文最后一次被越南官方采用是在西山朝(1788年—1802年)。但在后来的阮朝,汉喃文的官方地位再次被终止。阮朝(1802年—1945年)的初代统治者阮福映在成为越南地区统治者以前曾支持过喃字和汉喃文的使用,但他掌权后即开始采用汉文(Hannas 1997:83-84)。
国语字文
19世纪下半叶以来,法国殖民者开始禁止阮朝官方文书汉文(文言文)的使用,并废除了1915年以及1918年至1919年的科举考试。汉字、汉文地位的降低,也导致了与汉字关系紧密的喃字的地位下降(DeFrancis 1977:179)。在20世纪上半叶,喃字和汉喃文逐渐没落,而法国殖民者发明的拼音化文字国语字和国语字文开始标准化,并在越南独立后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被列为标准文字在越南全国通行。
早期的时候,越南人并没有为自己的语言发明适合的书写系统。大约从东汉开始,汉字(越南人称之为“儒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故此,这些汉字著作是汉文著作,而与当时的越南语口语有很大差异。
由于越南口语与汉语不同,文言文无法准确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与古代朝鲜、越南一样,书面使用文言文,但民间的口语是本民族语言),汉字在越南逐渐传播开后,一些人开始尝试以汉字作为基础,以创造新的文字来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这些字就是喃字(越南:Chữ Nôm)。大约在8世纪的时候喃字开始出现,13世纪的时候,越南文人开始用喃字进行文学创作。此间最著名的文学作品莫过于阮攸(Nguyễn Du)19世纪写成的《金云翘传》(Truyện Kiều)。越南上层社会一直很排斥这种文字,国家教育机关没有将它作为正式文字看待,也没有对它进行整理规范的工作。胡朝(1400年-1407年)和西山阮朝富春朝廷(1788年-1802年)政权的统治者是其中的例外,这两个政权曾经重视喃字,并且将其提升到国家文书用字的地位。
现代越南语使用拉丁字母书写,越南称其为国语字(Chữ Quốc Ngữ)。它是由17世纪到越南的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法语:Alexandre de Rhodes),(1591年-1660年)根据先前传教士的拼写原则整合而成。在19世纪法国占领越南时期,这种书写体系流行起来,并于20世纪全面开始使用。
越南国语字使用拉丁字母,而越南国语字书法受越南部分人群的喜爱。越南各地都有书法俱乐部,其中有不少书法家国语字都写得很好,作品在越南很有收藏价值。右图为越南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越南国语字书法的特点是经常是在画中题字。
在二十世纪之前,越南地区的正式文字是汉字,书法也是汉字书法。
越南古典文书多用古汉语文言文写成、字典里的单词有70%以上为汉越词(越南:Từ Hán Việt /词汉越),近代以前多使用汉字以及本民族发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书一般由完全使用汉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书一般使用汉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1919年越南科举废止、1945年阮朝灭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促使汉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17世纪基督教会传教士发明的、法国殖民地化政策极力普及的使用罗马字母表记的“国语字”(越南:Chữ Quốc Ngữ )。
殖民地时期国语字被法国殖民者称之为的“法国人的礼物”的“文明化”的象征,独立运动推进以后、民族主义者认为汉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国语字成为了独立后的越南语的正式表记法,越南国民都毫无异议地把国语字作为正式标记法。
关于越南语(Vietnamese language)的谱系分类,属南亚语系越芒语族越语支。我国有些出版物上至今仍称越南语系属不明,这也是一种滞后的说法。越芒语族是南亚语系下与孟高棉语族并列的另一语族,除越南语外,尚有俫语、布赓语等。越语支仅有越南语一种语言。
越南语方言种类比较简单,大致分做3类。三者间的差异主要在音韵和词汇上,文法上的差异非常小。
方言名称
地区
旧名
北部方言
河内、海防等地
东京方言
北中方言
乂安(荣、清章)、清化、广平、河静
上安南方言
中部方言
顺化、广南
上安南方言
南部方言
胡志明市、湄公河三角洲
交趾支那方言
发音
现代越南语的发音以河内腔(北方方言)为标准。但是不少的海外越南侨说的是西贡(南方方言)腔的越南语。海外的越南语媒体多数都用西贡腔广播。河内腔跟西贡腔主要差别是在声调和卷舌音上。
在河内腔中,后面3组的字母并没有发音上的差别:tr=ch=/c/、d=r=gi=/z/、s=x=/s/。但是在西贡腔中,r,s,tr需要卷舌,ch,gi,x没有卷舌。而且西贡腔将d念做半元音/j/。
卷舌音
平舌音
半元音
现代标准音
tr
ch
tr=ch=[c]
r
gi
d
r=gi=d=[z]
s
x
s=x=[s]
在声调上,西贡腔将跌声(阳上)归并到问声(阴上)。所以,西贡腔的越南语只有5个声调。
泰语罗马字 国际音标
元音:a [ɑ]/[ɑa̯] i [i]/[ɪi̯] u [u]/[ʊu̯] e [ɛ]/[ɛe̯] o [ɔ]/[ɔo̯]
ae [æ]/[æe̯] oe [œ]/[œo̯] ue [ɯ]/[ɯu̯]~[u̯ɛ]
ia [i̯ɑ]/[iːə̯] ua [u̯ɑ]/[uːə̯] uea [ɯ̯ɑ]/[ɯːə̯]
辅音: b [b] ch [tʃ]/[tʃʰ] d [d] f [f] h [x]~[h] k [k] kh [kʰ] l [l] m [m]
n [n] ng [ŋ] p [p] ph [pʰ] r [r] s [s] t [t] th [tʰ] w [w] y [j]
越南语发音规则
Anh ʔ
Ba ɓ
Ɖi ɗ
Phờ f
Ga ghế ɣ
Hàng h
khô x/kʰ
là l
Nam n
Mai m
Nhà ɲ
Ngâm nghe ŋ
Pin p
Xa s sáu s/ʂ
Tây t
Thầy tʰ
Chè tɕ tra tɕ/ʈʂ
Về v/j
Già giết z/j
Da danh z/j
Rarồi z/ʐ
oanh quốc u̯
cái tay -i̯
thêm –m
min ban–n/-ŋ
trứng –ŋ
hồng –ŋm
bình -i̯ŋ/ɲ/n
tiếp –p
chìt xuất–t/-k
àc –k
học –kp
cách -i̯k/c/t
tao triệu -u̯
Ăn anh ɑ
Baɑː
Về e
Xe ɛ
Ân bênh ə
Bơ əː
Khi quy i
Tư ɨ
Cô o
Có xoong ɔ
Ruu
Viên i̯ɛ~i̯æ~i̯œ
bia i̯ɑ~i̯æ
Xương ɨə̯
chưa ɨ̯ɑ
Uống u̯ɔ
mua u̯ɑ
iêu i̯ɛu̯~i̯æu̯~i̯œu̯
ươu ɨə̯u̯
ươi ɨə̯i̯
uôi u̯ɔi̯
iu i̯u~iu̯
ưu ɨu̯
ưi ɨi̯
ui u̯i~ui̯
êu eu̯
âu əu̯
ơi ây əi̯/ə̆i̯
ôi oi̯
eo ɛu̯
ao/au ɑu̯/ɑa̯u̯
ai/ay ɑi̯/ɑa̯i̯
oi ɔi̯
a ˧˧
à ˨˩
á ấc ˧˥
ả ậc ˨˩
ã ˧ˀ˥
ạ ˧ˀ˩ʔ
语音
越南语语音包括单元音11个,辅音25个,构成162韵;辅音韵尾有-m、-n、-嬜、-p、-t、-k等音。各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声调起区别词义的作用。标准语有平声又叫横声、玄声、锐声、问声、跌声、重声6个声调,但在北中部和南部及南中部两种方言中各有5个声调。汉语粤方言地佬话十个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下阳入,和越南语的对应比较有规律:平声-阴平,玄声-阳平,问声-阳上,跌声-阴上,锐舒声(开音节锐声)-阴去,重舒声(开音节重声)-阳去,锐入声(闭音节锐声)-上阴入、下阴入,重入声(闭音节重声)-上阳入、下阳入。六声又可分为平、仄两类,平、玄两声为平,其余四声为仄,用于诗律。
相关分类
从传入时间和越南化程度等方面看,汉越词的发音可分为标准汉越音、古汉越音和越南化汉越音等三类。
大多数汉越词发音为标准汉越音,这些词被称为标准汉越词或纯汉越词。另有部分汉越词由于传入越南的时间较早,其读音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唐代以前的音韵,这种读音叫做“古汉越音”,使用古汉越音的词汇被称为“古汉越词”。
如:
mùi 味
buông 放
múa 舞
muộn 晚
cởi 解
khoe 夸
还有少部分汉越词,由于自古受越南语口语的影响产生音变,使得它们原有的汉字读音也随之改变而更符合越南语语音特点,这种读音叫做“越南化汉越音”,使用越南化汉越音的词汇被称为“越南化汉越词”。
如:
gần 近
giường 床
vá 补
关于越南化汉越词的数量还没有正确的统计数字,但其数量也远不如汉越词的数量多。
月份和星期单词,越南语月份为tháng和数字1到12,星期单词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星期日等。
月份:tháng giêng(一月), tháng hai(二月), tháng ba(三月), tháng tư(四月), tháng năm(五月), tháng sáu(六月), tháng bảy(七月), tháng tám(八月), tháng chín(九月), tháng mười(十月), tháng mười một(十一月), tháng mười hai(十二月).
星期:thứ hai(星期一/第二), thứ ba(星期二/第三), thứ tư(星期三/第四), thứ năm(星期四/第五), thứ sáu(星期五/第六), thứ bảy(星期六/第七), chủ nhật(星期日).
语法
越南语是一种孤立语,动词无变化,词既没有文法上的性别跟数的形式,也没有文法上格的变化,形容词也不需要跟被修饰的名词保持文法上的性、数、格上的一致。它以不变的根词的词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关系。句子的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和补语在动词之后,名词修饰语一般在名词之后,但数词、量词修饰语在名词之前。词序或虚词改变后,语义也随之而变。越南语的文句机构是:主语-谓语-宾语(SVO)。
跟其他东南亚语言(泰语、老挝语、马来语等)一样,越南语也是形容词后置的语言。所以“越南语”就不是“ Việt(越)Nam(南)Tiếng(语)”,而是“ Tiếng Việt Nam”;“京族的正式语言”就应该写成 “ngôn ngữ(言语)chính thức(正式)của[属于、的] dân tộc(民族)Kinh(京)”。
不同的虚词表达不同的意思。đã(已经)、đang(当, 正当, 正在)、sẽ(将要)是三个不同的虚词,它们各有自己的涵义,添加在动词的前面就表达出动词进行的三种不同状况:viết(写)、đã viết(已经写;写了)、đang viết(正在写;写着)、sẽ viết(将要写)。
简介
越南语构词的主要特点是每一个音节常常是一个有意义的单位,可以独立使用;这些单位又可作为构成多音节词的基础。绝大部分多音节词是双音节。在殖民主义统治时期进入越南语的法语借词(主要是科技词语)继续保持其原有的音节。在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越南语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不断地直接借用或改造使用大量词语。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占相当大的比重。
固有词(纯越南词)
固有词(越南:Từ thuần Việt)是越南语本身就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多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动、名词,比如动词“đi(去)”、名词“cơm(饭)”等;以及一些具象的名词,比如“cây(树)”、“nước(水)”等。
日语跟韩语依然并用着两套数词(固有数词跟汉语数词),并且大量的数字概念的表达方式都已汉化。而越南语没有完全采用汉语数词,一到千的数词依然有自己固有的表达方式,仅有少量的数字概念的表达方式汉化,“triệu(百万)”就是汉字数词“兆”。
汉越词
汉越词(越南:Từ Hán Việt)是越南语中自古汉语派生出的词汇,即越南语的汉字词。越南语中有许多的汉越词,在这些汉字词中,比较少的单音节汉字词被直接当作词汇来用,例如:học(学)、t?i(在);多数的单音节汉字词都被当作构词的部件来使用,像上面提到的“?? ??nh”即是。
有相当大量的汉越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比如: lịch sử(历史)、 định nghĩa(定义)、phong phú(丰富)、điều hòa(调和)、thời sự(时事)。
汉越词中也存在大量与现代汉语使用相同的汉字,但意义相异的汉越词,如: phương tiện(方便):在越南语中的意思是“手法”、“手段”。 văn phòng(文房):在越南语中的意思是“办公室”、“写字楼”。 phương phi(芳菲):在越南语中的意思是“丰满”。 phong lưu(风流):在越南语中的意思是“富足”、“富裕”。 越南语中亦存在大量越南自制汉越词,其特点类似日语中的“和制汉语”这些词汇由古汉语语素构成,可以直接用汉字写出,但汉语中并无这些词汇,如: bệnh cảm(病感):感冒。 khẩu trang(口装):口罩。
外来语
外来语(越南:Từ ngoài lai)是越南语中由古汉语以外的语言传入的词汇。其主要来自近现代的法语、英语词汇,也有少量来本国少数民族语言或其他语言的。由于越南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法语的词汇也自然流入了越南语中,比如 “ga”(火车站)就是来自法语的“gare”。
混种词
混种词是以上三种词的混合型。如:
vôi hoá/??化 - 钙化 (“vôi”为固有语素“钙”,“hoá”为汉越语素“化”) Ôm kế - 欧姆表、欧姆计 (“Ôm”为外来语素“欧姆”,“kế”为汉越语素的“计”) nhà băng - 银行 (“nhà”为固有语素“家、房”,“băng”为外来语素“银行”) ngày sinh/??生 - 生日 (“ngày”为固有纯越南语素“日、天”,“sinh”为汉越语素“生”) trường ga - 火车站长 (“trường”为汉越语素“长”,“ga”为法语外来语素“火车站”)。
1527年,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越南,他们创制了用于转写纪录越南语的罗马字母,这种文字最初只是用在教学及传教上。后来,来自法国跟意大利的传教士也开始用罗马字母纪录越南语,但是不同国家的传教士有不同的拼音规则,而修改整合的工作也同时进行着。
17世纪,法籍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用他自己创制的越南罗马字出版了《越葡拉字典》(Tự điển Việt-Bồ-La,字典越葡拉),这标志着越南语罗马字母记音系统修改整合的阶段性成功以及越南国语字的诞生。
元音字母通过上加或下添符号来表达声调种类,国语字用了5个符号表达6个声调(有一个声调没用符号):(以a为例)à、á、ạ、ả、ã。在书写的时候,按照音节隔写,外来语双音节的词汇或音译词用短横连接每个音节,比如:Ra-đi-ô(radio)。
现代国语字的复合字母中,仍可见得传教士母语文字的残迹:
NH 来自葡萄牙语GI、GH 来自意大利语TR 来自法语PH 来自葡萄牙语。近年,由于越南修改放宽了声调符号的标注规则(主要涉及介音上标注声调符号的规则),而海外越南侨并没有接受修改后的新规则,所以现代越南的越南语跟海外越南语在声调符号的标注上产生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影响到阅读理解,人们一般也不容易察觉。比如:“文化”在现代越南的拼写是 văn hoá,而越南侨的标注方式(也是修订规则以前的标注方式)是 văn hó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