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之难
0 赞数:0 #历史事件#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奉天之难,又名“二帝四王之乱”,包括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是唐德宗时期一场由于中央政府削藩而引发的叛乱,唐德宗被迫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奉天之难是中晚唐藩镇跋扈、唐朝中央权威受挑战的标志事件之一。此事件让唐德宗成为第三个逃离长安的皇帝,从此不再信任宰相,对将领猜忌,更为重用宦官。
详细介绍 PROFILE +

事件背景

在平定安史之乱得过程中,为求得暂时苟安,唐代宗措置失当,“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使安史降将摇身一变,成了由中央任命的节度使,保存了相当大的离心力。在平叛过程中,朝廷还对内地掌握兵权的刺史多加节度使称号,造成了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的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

事件经过

唐德宗即位后,力图削藩。建中二年(781)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袭其父位,魏博节度使田悦亦代为之请。德宗坚决拒绝。李、田遂联合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起兵反唐。七月李正己死,八月子李纳亦请袭父位,德宗不允,李纳遂反。战事日益扩大。建中四年正月,割据淮西(今河南汝南)的节度使李希烈叛,攻襄城(今属河南)。德宗派哥舒曜讨伐,未果。德宗又派泾原兵去解围。时泾原节度使朱泚因其弟朱滔谋反而被软禁于京城。泾原兵路过长安时,因赏赐不周,挟持节度使姚令言哗变。德宗逃往奉天。叛军推举朱泚为首领,史称泾原之变。朱泚率军攻奉天,未下。此时朝廷援兵已逼长安,朱泚退守长安。不久唐将领李怀光与朱泚联合。德宗被迫又奔梁州(今陕西汉中)。兴元元年(784)五月,唐将领李晟等攻克长安,德宗于七月返回。朱泚被部下所杀。朱滔病死。李怀光兵败自缢。因在这次战争中,有四人称王,两人称帝,即朱滔称冀王,王武俊称赵王,田悦称魏王,李纳称齐王,朱泚称秦帝,李希烈称楚帝,故又称二帝四王之乱。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77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