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占地近千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1.2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7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面积3.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9.9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47.42万册,其中数字资源及其它载体资源146余万册,纸质图书文献101.42万册。截至2023年3月,建有14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46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经过多年的办学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师范教育、中华民族文化、高原生态与民族区域经济”为主体的专业群,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5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建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门省级一流课程,5个省级教学团队,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建有14个特色研究机构,其中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等4个。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招生以甘肃为主,面向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内蒙古、福建、海南等23个省区,现有各类普通在校学生12000人,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等26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8%。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92年,学校更名为“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9年3月,学校升本改建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2013年6月,学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同年7月,经省学位委员会审核决定学校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2020年12月,学校被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3年7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