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
人气值:0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甘肃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学校从195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23万余人。 官网查看>> 大学高校 公办大学
基本信息
  • 创建时间:1946年
  • 院校隶属:甘肃省
  • 院校分类:农林类
  • 学校校训:敦品励学 笃志允能
  • 学校类型:普通高等院校
  • 学校代码:10733
  • 学历层次:本科
  •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 所在地址: 兰州市、定西市
分校与校区
  • 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文峰北路9号
  • 甘肃农业大学(校本部)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学校简介

甘肃农业大学,简称甘农大、甘肃农大,坐落于兰州市安宁区,是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甘肃省高水平大学,是以农业学科为优势特色,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前身是1946年创建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更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更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历经“三易其址、四更其名”。

学校现设有农学院、草业学院、动物医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林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园艺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体育教学部、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学院、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园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多个学院(教学部),几十个本科专业,其中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学科,农业部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进入全国50强,草学入选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

学校是我国高校中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粮食安全、种业安全、生态安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近几年,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上千项,获省部级奖励上百项,授权专利上千项,第一主编出版专著教材几十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上万篇,在草业科学、动物科学、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林果产业、农机装备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学校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校内高水平研究平台+校外教学科研综合基地+专家院+农家院”为依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学校建成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部省级教学科研平台,专家院,科技小院。培育出亩产超万斤的加工型“甘农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超强抗寒“陇油”系列冬油菜新品种、优质高产“甘农”系列紫花苜蓿等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研发出国内首台藜麦、胡麻联合收割机,形成“需求调研+技术攻关+选点示范+县域推广+全面转化”五维一体兴业富民新范式。注重以科研反哺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农业院校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生态分盟、“一带一路”生态水利与新能源合作联盟、“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和“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成员单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几十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务实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实施高级研究学者、青年访问学者、短期研修和科研专项访学等出国(境)项目,设立学生出国境专项奖学金和外国留学生校长奖学金,大力支持学生参加《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中美国际青年YES交流生项目、国际组织实习及参访项目、寒暑假短期交流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等,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不断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学校获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新时代甘肃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院校、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甘肃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

1946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兽医学院在兰州设立。9月,招收新生,学制四年。尚未独立办学,设在兰州大学,作为四学院之一,教学分设为解剖科、生理药理科、生物化学科、细菌卫生科、病理寄生虫科、诊疗科、畜牧科7科。

1947年4月,国立兽医学院正式从兰大独立。7月,由国民政府及其教育部直接领导,甘肃省政府协助进行。

1948年,在黄河南岸的小西湖畔,建成教学楼-伏羲堂。

1950年2月,撤消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畜牧科、草原科并入国立兽医学院。12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国立兽医学院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

1951年,西北兽医学院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隶属西北畜牧部、西北教育部共同领导。设立了畜牧系,设有生物、饲养、牧草与草原、选育、绵羊与羊毛5科。

1952年,引进前苏联高等教育经验后,开始设置专业。学校设置了畜牧系畜牧专业,兽医系兽医专业,学制4年。9月30日,经政务院批准,将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并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和分配。

1953年,学院首招研究生。

1958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从兰州搬迁到武威县黄羊镇(现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5月,甘肃省委决定,将正在筹建的甘肃农学院与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合并,组建甘肃农业大学。12月15日,甘肃农业大学成立大会在黄羊镇召开。学校在畜牧、兽医两个系的基础上,增设了农学、林学和农业机械3个系,共计5个系5个专业,同年开始招生。

1977年,学校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

1978年,学校恢复了研究生招生。

1981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农业大学迁回兰州市办学。

1984年10月22日,甘肃农业大学迁建工程在营门滩破土动工。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6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签署协议共建甘肃农业大学。10月,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学校获准新增草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原有的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重新确认。

2013年5月,学校入围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百所高校。

2014年10月,学校入围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涉及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和动物医学院申报的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动物医学专业)获批立项。

2020年4月,国家高寒草地鼠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2023年11月,甘肃省高校种业产业研究院、甘肃农业大学玉米研究中心在甘肃农业大学揭牌成立。

2024年7月13日,甘肃农业大学“陇南核桃产业专家院”揭牌。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请以官网为准!

校园风光
  • 甘肃农业大学校门 1/5
  • 甘肃农业大学欣赏 2/5
  • 甘肃农业大学风景图 3/5
  • 甘肃农业大学大全 4/5
  • 甘肃农业大学欣赏 5/5
更多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939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