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文鸟
0 赞数:0 #鸟类动物#
黑文鸟体长约为10—11厘米,体重10 - 12 g。雄鸟除腰和尾上覆羽外,通体黑色(翅上覆羽和飞羽实际上是很暗的棕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边缘为草黄色,有时腰羽色更深,呈橙黄色。雌鸟整个身体除腰和尾上覆羽外都呈很深的棕色,泛紫色光泽;头、上背和胸部有黑色羽缘;尾下覆羽为黑色;腰、尾色如雄鸟,有时横贯腰部上方有栗色带纹。
  • 中文学名: 黑文鸟
  • 拉丁学名: Lonchura stygia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鸟纲
  • 目: 雀形目
  • 科: 梅花雀科
  • 属: 文鸟属
  • 分布区域: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目录
详细介绍 PROFILE +

生长与分布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形态及特征

黑文鸟体长约为10—11厘米,体重10-12g。雄鸟除腰和尾上覆羽外,通体黑色(翅上覆羽和飞羽实际上是很暗的棕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边缘为草黄色,有时腰羽色更深,呈橙黄色;眼深棕色;嘴紫蓝灰色;腿、脚和爪为深浅不同的灰色或浅蓝灰色。雌鸟整个身体除腰和尾上覆羽外都呈很深的棕色,泛紫色光泽;头、上背和胸部有黑色羽缘;尾下覆羽为黑色;腰、尾色如雄鸟,有时横贯腰部上方有栗色带纹。

幼鸟体色明显较成鸟浅,尤其是胸部以下的下体常呈奶白色至米黄色,腰羽灰暗,略现褐色,嘴为灰黑色。

生活习性

黑文鸟常活动于低洼潮湿的草地、芦苇丛中,偏爱环礁湖和沼泽的禾本科漂浮草丛,也光顾稻田。常集小群活动,无论是飞行还是栖息觅食,彼此都互相照应而不分散,偶尔也与灰顶文鸟和玫红雀组成混合群体。栖息时往往堆叠、相互理羽,十分亲密、友好。黑文鸟以各类草籽和长在植株上的及掉落在地上的种子为食。如果种子掉落在地上,则就先吃掉在地面上的易于捡食的食物。

价值及其他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近危物种。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872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