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山龟
0 赞数:0 #水龟#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刺山龟多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小岛上。其背甲为茶褐色,甲长约等于甲宽,壳扁平,中央有一浅褐色之脊陵。明显的特征莫过于背甲的周围绕著一圈略向上翘的尖棘,所以也有太阳龟的称呼。腹甲为黄色有细黑放射纹,放射纹之中心为浅褐色之斑块。成龟约可达22公分,壳周围的尖棘会随著年纪而变得较钝。刺山龟还有一特色,母龟腹部为了容纳较大型的卵,所以会有发达的腹甲蝶绞。
  • 中文学名: 刺山龟
  • 拉丁学名: Heosemys spinosa
  • 英文名: Spiny turtle
  • 别称: 东南亚刺龟,太阳龟,齿轮龟,蜘蛛巨龟等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爬行纲
  • 目: 龟鳖目
  • 亚目: 潜颈龟亚目
  • 科: 淡水龟科
  • 亚科: 淡水龟亚科
  • 属: 东方龟属
  • 种: 刺山龟
  • 分布区域: 缅甸南部,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等地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刺山龟(Spinyturtle),背甲的长度在175mm到220mm,体重1.5kg到2.0kg。背甲红褐色或棕色,显著下陷,龙骨钝圆。前缘和后缘呈锯齿状,幼体的每一肋盾均具一短棱或多刺结节,且龙骨明显。腹甲黄色,每一盾片具棕色放射状条纹。头与四肢上有红点。前肢5爪,后肢4爪。尾极短。

形态及特征

背甲为茶褐色,甲长约等于甲宽,壳扁平,中央有一浅褐色之脊陵。明显的特征莫过于背甲的周围绕著一圈略向上翘的尖棘,所以也有太阳龟的称呼。腹甲为黄色有细黑放射纹,放射纹之中心为浅褐色之斑块。成龟约可达22公分,壳周围的尖棘会随著年纪而变得较钝。关于性别的分辨,除了看尾巴的粗细外,此种龟还有一特色,母龟腹部为了容纳较大型的卵,所以会有发达的腹甲蝶绞。

生活习性

属于半水栖爬行动物。生长在海拔 170-100 m 的森林中的溪流,躲在枯枝落叶和草丛的下面,幼年时较倾向陆性。栖息地为山林中清澈之小溪流区域,但趾间无蹼,并不善泳,常被发现漫步于溪边凉湿的森林底层。雌龟每窝生 1-2 颗蛋。一季可生 2-3 窝。孵化期约 106 天左右。幼龟体质很弱。幼龟比成龟偏好于陆地活动。食性虽为杂食性,但较偏素食,多以植物为食,主要吃高纤维植物的果实、叶、茎和块根,偶尔会吃蚯蚓或蛞蝓。但在人工饲养下也喜好吃狗罐头。最好饲养在高湿度的饲育箱内,其饲育温度为25~28℃,湿度保持在80~85%左右。繁殖期于12月到隔年的2月,雌龟每年产约三次卵,每次产下1~2枚,卵在100~110天后孵化。本种虽很受欢迎,但在台湾其进口量甚少,大部分皆为野生的个体,所以必须特别注意是否有寄生虫。

繁殖方式

人工饲养下,在十二月和二月份可以观察到它们的交配。用园艺灌溉用的水管子向成龟淋水,会促发它们的交尾行为。这样的“降雨”会使雄龟兴奋起来,并将雌龟追逐到水中进行交配。它们在野外的筑巢行为尚未知晓,但知道雌龟在一个巢里通常产一到二枚卵。雌龟一年产三次卵,这在潮龟亚科的龟类(batagurineturtles)中是常见的。刺山龟一次成功的人工繁殖发生於1991年,在亚特兰大动物园。孵化期为106天。孵化用的介质为湿沙,泥炭藓和长纤维泥炭藓,温度有35天为28-30℃,其余为26-28℃。有些潮龟亚科的龟卵会经历一个滞育期,以适应雨季和旱季的交替,因而孵化温度的波动可能是必需的。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647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