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蜜蜂鸟
0 赞数:0 #鸟类动物#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吸蜜蜂鸟是世界上小的鸟之一,也是世界上小的温血动物。身长约 5.6~6.5厘米,包括了嘴及尾羽的长度(通常嘴和尾羽会占总身长的1/2)。体积比虻还小,粗细不及熊蜂。平均体重只有2克,比一枚硬币还轻,卵重0.2克,和豌豆粒差不多。喙细长如针,舌头则如一根纤细的线。雄鸟上身为有光泽的蓝绿色,喉鲜红色,喉颈部有彩虹色横向羽状,腹部为白色。
  • 中文学名: 吸蜜蜂鸟
  • 拉丁学名: Mellisuga helenae
  • 英文名: Bee Hummingbird,Zunzuncito
  • 别称: 侏儒蜂鸟,神鸟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鸟纲
  • 亚纲: 今鸟亚纲
  • 目: 雨燕目
  • 科: 蜂鸟科
  • 亚科: 蜂鸟亚科
  • 属: 吸蜜蜂鸟属
  • 种: 吸蜜蜂鸟
  • 分布区域: 古巴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吸蜜蜂鸟(学名:Mellisuga helenae)是世界上小的鸟之一,也是世界上小的温血动物。身长约 5.6~6.5厘米,包括了嘴及尾羽的长度(通常嘴和尾羽会占总身长的1/2)。体积比虻还小,粗细不及熊蜂。平均体重只有2克,比一枚硬币还轻,卵重0.2克,和豌豆粒差不多。喙细长如针,舌头则如一根纤细的线。雄鸟上身为有光泽的蓝绿色,喉鲜红色,喉颈部有彩虹色横向羽状,腹部为白色。雌性体型略小,基本上上体为绿色,下体浅灰色,外侧飞羽为白色。吸蜜蜂鸟与其他蜂鸟相比,看似丰满矮胖,如同闪亮的小宝石。

生长与分布

主要栖息于附近有茂密灌木丛、藤类和附生植物的成熟林和林缘地带,也在山谷、花园和沼泽地活动,空旷野外最为常见。

形态及特征

成年雌鸟上体羽毛蓝绿色,下体羽毛白色或浅灰色,外侧尾羽之翼尖呈白色。雌鸟比雄鸟稍大。

非繁殖季,雄鸟和雌鸟颜色差异不大。雄鸟上体羽毛沾蓝色,外侧尾羽的翼尖呈黑色,且具蓝斑。

繁殖季的成年雄鸟,头、颏及喉咙呈闪亮的粉红色,颈斑虹彩色并向颈侧延伸。上体羽毛偏蓝色,下体主要为灰白色。该类彩色羽毛只出现于繁殖季,持续时间短,不久即脱落。

生活习性

食性:寻找并积极守护优质食源地。雄鸟划定觅食领域,并驱赶闯入领地的其它雄鸟和大型昆虫,比如大黄蜂和天蛾等。以各种花卉的花蜜为食,尤喜蔗糖浓度高达15~30%的植物,汲取花蜜时先水平盘旋于花上,并将鸟喙插入花中,以长舌吸啜花蜜。也食小型蜘蛛和昆虫,常于夜间飞行中捕食,筑巢期的雌鸟每天可捕捉2千多只昆虫,昆虫蛋白质的摄取对其繁殖季喂养后代尤为重要。吸蜜蜂鸟活动频繁,必须大量觅食以补充能量消耗,通常每天摄取身体质量一半的食物,以及8倍于身体质量的水份作为补充。

飞行:虽然体形瘦小,但却能以”八字形“每秒振动双翼约80次。可极为敏捷地前后飞行和凌空悬停,求偶炫耀时,振翅频率达每秒200次。

鸣叫声:各种简单的单音重复构成的高声调鸣唱,每一音调持续不到一秒钟,音似“吱吱、喳喳”声。在不同求偶地的雄鸟个体间,鸣唱序列中的单音会产生差异。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雨季结束、干燥季刚开始,许多乔灌木开花的3~6月。除过繁殖季,该鸟通常独行,雄鸟实际参与的繁殖过程只是和雌鸟交配,但不会一同迁徙和栖息,该种没有配对关系。交尾后,雌鸟即刻与雌鸟分离,雄性不参与鸟巢选址、构建以及抚育后代。雌鸟将植物纤维(直径3厘米)编织在一起,用于构造小型杯状鸟巢,鸟巢外围饰以青苔伪装;垫窝材料一般为柔软的植物纤维、动物毛发和羽毛,并用蜘蛛丝及其他粘着材料强化鸟巢结构。此类鸟巢一般置于距地0.9~6米的低矮细枝上,周围有树木或灌丛遮蔽。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91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