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交钞
0 赞数:0 #货币#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交钞为金朝与元朝的纸币名,最小面额为100文,最大面额为10贯。整个元朝米价波动很大,江南米价上涨速度很快,元末动荡社会比元初涨了三百倍。故以元朝初期平稳期的米价进行比较。根据《中国物价史》记载,江南米价在元三年为每石六百文,元朝和宋朝计量单位相近,一石等于92.5市斤,元朝一斤等于16两,一旦等于118.4斤,则换算得出约118.4斤大米价格为600文,一文可以买到大米0.197斤,折合0.98元人民币。最小面额100文等于98元。
详细介绍 PROFILE +

历史沿革

中国纸币的历史,始于唐朝的“飞钱”。据考证,“飞钱”的起源是随着唐朝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由于交通的发达,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兴旺,我国发行纸币起自南宋的交子,元朝开历史之先河,在世界上首创了纯纸币制度。以后历代皆有纸币与金属货币共同使用。

金朝时期

金建国之初,使用宋、辽钱币而未铸、印货币。1153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后,为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于11546月27日(金贞元二年五月丁夘),命户部尚书蔡松年主持印制纸币,称为交钞。在燕京设有交钞库,负责交钞的印制、兑换、管理等事物。

交钞发行之初,尚有节制,促进了金统治区域内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金王朝侵宋战争的升级,军费增加,财力不足,于是交钞发行量大增。其结果是钞值一贬再贬,恶性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怨嗟,聚语于市”,还发生商人罢市的情况。金统治者不得不用法令强制推行使用交钞。当时,一般市民“得钱(指金属货币)则收藏,而劵(指纸币)则嗟用之,唯恐破裂而至于废也。”最后,交钞“万贯唯易一饼”,终致崩溃。金王朝南迁开封后发行的“宝劵”、“通宝”、“宝泉”、“珍货”等纸币亦与交钞命运相似。

元朝时期

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而纸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却始于元朝,也唯有元朝采用纯纸钞流通体制。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后,听从开国军师刘秉忠的建议发行纸币。

元朝为了维护纸币的法定地位,采取了多项措施:禁止流通金、银、铜等重金属;停止使用蒙古旧钞;可用中统纸钞兑换南宋纸币,而且还规定所有的赋税都使用纸币支付。

元朝废除历代以铜币为主的价值尺度,改采用纯纸钞流通体制,为后世开创了以“银”为后备金的纸钞发行制,也就是银本位制,将纸钞作为法定货币,流通大元皇朝,横贯欧亚。

当时波斯的伊儿汗国、印度、朝鲜、日本等国都曾经效仿元朝印造纸币。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003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