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通宝
0 赞数:0 #货币#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光绪通宝是清代钱币之一,其最小面额有光绪通宝北洋零用一文,是第一批中国样式的行用钱。据清朝军机处档案和《高给谏庚子日记》记载,光绪十五年,白米是三两多一石,一石等于120斤,一两银子换制钱1670文,则一文钱等于0.023斤大米(折合0.07元)。但光绪年间的粮食价格波动同样很大,咸丰以来,鸦片横行,银价猛涨一两白银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 中文名称: 清朝光绪通宝
详细介绍 PROFILE +

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是我国货币铸造技术和形式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光绪年间所铸的方孔钱,宝文“光绪通宝”,既有传统翻砂铸造的,也有首次引进西方机制铸币方法的铸造的机制币。

光绪通宝机制币,尽管是首次采用机制铸造,但是其铸制水平较高,铸相亦是颇佳。其铸体相对轻薄小巧,钱文楷书规范,书相端庄秀丽,刚柔相济,铸相规矩光整,充分展现了机制币美书美制的特有风范,成为后续机制银圆和铜圆开山典范。

光绪通宝 钱面:“光绪通宝”四字,楷书书体,直读。钱背:满文“宝泉”二字。其汉文楷书书写极其规范端美,笔笔划划,清晰有加,横直竖立,起顿有力,转折见锋,可谓力道十足。

本品局部虽然有锈蚀,然整体铸制十分精整,铸体虽不太厚实,然正是机制币之标准厚薄,无异无邪。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地章坦平,穿轮干净。续观其字廓,可谓相对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766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