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封塔
0 赞数:0 #古塔#
天封塔始建于695年至696年,(唐武后"天册万岁"和"万岁登封"年间)故名"天封",俗称唐塔。整座古塔建筑共有七明七暗14层,高达五六十米。宁波流传着关于天封塔的传说,说的是一位老石匠,用宝石击退了一条水淹宁波城的鳖鱼精,于是老百姓在市中心修了这座塔保存宝石,让它永远护佑宁波城。不过,建造这座塔的真正原因,其实和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当时这座塔是古代明州港重要的水运航标。千百年后的今天,天封塔早已不再承担航运作用,倒是成了市中心的古老地标。
附近有 76 个景点: 高丽使馆遗址(1km)    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1km)    宁波第二百货商店(1km)    宁波城隍庙(1km)    灵桥(1km)    宁波鼓楼(1km)    宁波月湖公园(1km)    宁波天一广场(1km)    宁波城隍庙美食街(1km)    钱业会馆(1km)    林宅(1km)    宁波海曙佛教居士林(1km)    宁波观宗讲寺(1km)    宁波市秦氏支祠(2km)    宁波书城(2km)    宁波中山公园(2km)    宁波和义大道购物中心(2km)    天一阁•月湖景区(2km)    宁波鼓楼沿美食街(2km)    宁波南塘老街(2km)    上饶聚远楼(2km)    江北天主教堂(2km)    宁波天宁寺(2km)    宁波庆安会馆(2km)    宁波市老外滩景区(2km)    七塔禅寺(2km)    宁波市张苍水纪念馆(2km)    浙海关旧址博物馆(2km)    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2km)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2km)    龙王寨风景区(3km)    凤凰百花剧场(3km)    宁波大剧院(3km)    宁波来福士广场(3km)    宁波和丰创意广场(3km)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3km)    白云庄和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3km)    皎口水库(3km)    周公宅水库(3km)    宁波园林博物馆(4km)    宁波日湖公园(4km)    宁波市海曙区文化馆(4km)    宁波印象城(4km)    永丰库遗址(4km)    宁波海洋世界(4km)    鄞州万达广场(5km)    宁波世纪东方广场(5km)    潘火桥蔡氏宗祠(6km)    余姚江(6km)    宁波市江北区文化中心(6km)    宁波宝庆讲寺(6km)    华茂美术馆(6km)    宁波博物馆(6km)    太白湖(7km)    大隐石宕遗址(7km)    名山后遗址(7km)    徐霞客古道(7km)    宁波石公馆(7km)    毛泽东批示纪念碑(7km)    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7km)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馆(7km)    浙东大竹海旅游区(7km)    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旧址(7km)    观顶湖野营度假区(7km)    宁波十里四香景区(7km)    宁波观宗寺(7km)    宁波市文化馆(7km)    杨贤江故居(7km)    沙氏故居(7km)    宁波文化广场(7km)    宁波科学探索中心(7km)    宁波服装博物馆(7km)    宁波罗蒙环球乐园(8km)    宁波天宫庄园景区(8km)    宁波梁祝文化公园(8km)    宁波帮博物馆(10km)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天封塔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西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 始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695—696)年间,因建塔年号始末“天”“封”而得名。建成后塔高18丈,约51米,共14层,分7明7暗(包括地宫),六角形。

建筑设计

式样

天封塔为中国江南特有典型的仿宋阁楼式砖木结构塔,具有宋塔玲珑精巧、古朴庄重之特点;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运航标,港城重要标志。

唐以来,明州港崛起并成为中国著名的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外国使节、留学生与商旅由明州港入口岸,经浙东运河、京杭大运河直达京都。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升教授在讲到法国人在《中国出口贸易实地考察》中描述到:“中国较美的宁波城……具有大量的历史古迹。

其中较引人注目的……名为敕封塔(即天封塔)……在塔壁上发现了法国三帆阿尔克梅纳号上多名海员题画的名字,该船曾于前一年访问过宁波。”

天封塔是历史的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

形状

天封塔的经历非常坎坷,模样也有过较大的变动。

四边形唐塔

最初,天封塔是比较低矮的四边形唐塔。

根据合理推断,唐代明州属“老少边穷”地区,当时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应不足以建设起十八丈超过30米的巨大建筑;唐塔形制以四边形为主流,所以唐代的天封塔应该是四边形,且要比现在矮得多。

完整的六边形宋塔

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建成时是完整的六边形宋塔。

许多地方志和《四明谈助》所说的天封塔“六角形、十八丈”,应该就是宋塔的样子。

首次建成的宋塔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被毁,到元代至顺元年(1330)全面修复。

一直到明朝,宋塔还算安稳,仅有两次较大的维修记录,样子也没怎么变。

那时没有现在的吊车等设备,古人又是如何将塔建高的呢?原来,当塔越修越高,工匠们便把江沙堆成和塔差不多高的高坪,然后运送砖石直到塔顶。天封塔完工以后,这些用来运输的沙石就被用来铺设两条路,这两条路市民应该都很熟悉,就是天封塔东侧的大沙泥街和小沙泥街。

恢复到完整的六边形宋塔

1984年,宁波市政府邀请全国的文物专家进行论证,最后决定对天封塔落架重建,并于1989年12月完工。重建的天封塔是按出土的南宋天封塔模型建造的,为仿古的完整六边形宋塔。

“全裸”的六边形宋塔

清嘉庆三年(1798),在一次常规性维修过程中,塔灯失火,导致塔檐、平座、栏杆全部焚毁,只余砖砌塔身,天封塔成了“全裸”的六边形宋塔。“裸奔”的天封塔基本处于小修小补、苟延残喘状态,塔身也不断倾斜。

建设沿革

天封寺,先塔后寺,寺以塔成,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初名“天封塔院”,后赐名为“天封院”。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占宁波,天封塔、寺毁于兵火。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嘉定十三年(1220)再毁。

元泰定三年(1326)大圮,至顺元年(1330)修复。至正年间(1341—1368),平章方国珍、弟国珉重建塔院。

明永乐十年(1412)雷火击毁三层,同年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台风飞堕塔顶,三十八年重修。

清顺治十七年(1660)大修。乾隆十六年(1751)八月,台风大作,飞堕塔顶;二十一年(1756)重修,嘉庆三年(1798)十二月修塔将成事,因塔灯失火,致塔檐、平座、栏杆具焚,只余砖砌塔身。

1935年重修。

1984年6月,宁波市考古研究所对地宫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银殿、银塔等文物140余件,其中银殿、银塔等镌有“绍兴十四年”铭文。

1989年12月,按宋塔风貌落架重修工程竣工。

1981年12月,天封塔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21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