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鼓楼
平阳鼓楼
0 赞数:0 #古楼阁#
平阳鼓楼又名大中楼,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城中心,基座呈正方形,周长160米,楼高43.76米,依云逼日,为中国现存较高的鼓楼。始建于北魏,楼上存有金明昌七年(1196年)年铸2500余公斤大铁钟一口,其基座乃正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向券砌门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平阳鼓楼以其高大雄伟著称于世,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千百年来,邑中父老引以为荣,外地游客有口皆碑,此楼实堪为帝尧故都古老文明的象征。于1948年毁于战火。1983年,临汾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倡议全市人民集资捐款修复鼓楼。1984年开工,1986年恢复原貌。
  • 高度: 43.76m
  • 建筑面积: 1600m²
  • 所在地址: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
附近有 62 个景点: 九女湖(0km)    圪芦湖(0km)    太原钟楼街(1km)    山西铜锣湾国际购物中心(1km)    太原龙潭公园(1km)    唱经楼(1km)    太原食品街(1km)    太原孙中山纪念馆(1km)    太原龙湖万达广场(2km)    文瀛湖(2km)    太原迎泽公园海底世界(2km)    太原儿童公园(2km)    太原天主教堂(2km)    太原柳巷美食街(2km)    太原五一广场(2km)    太原市双塔陵园(2km)    太原文瀛公园(2km)    中共太原支部旧址(2km)    太原天主堂(2km)    山西大学堂旧址(2km)    太原文庙(2km)    崇善寺大悲殿(2km)    太原纯阳宫(2km)    太原崇善寺(2km)    太原晋商博物馆(2km)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2km)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2km)    山西古建筑博物馆(2km)    山西考古博物馆(2km)    太原迎泽公园(3km)    山西地质博物馆(3km)    东湖醋园(3km)    山西博物院(3km)    山西科学技术馆(4km)    漪汾公园(4km)    太原碑林公园(4km)    太原汾河公园景区(4km)    中国煤炭博物馆(4km)    永祚寺双塔(5km)    山西省太原市群众艺术馆(5km)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旧址(5km)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5km)    山西神溪国家湿地公园(5km)    太原永祚寺(5km)    王家峰墓群(5km)    太原森林公园(5km)    太原动物园(5km)    太原王府井百货(6km)    杨家峪薰衣草庄园(6km)    太原白云寺(6km)    太原解放纪念馆(6km)    天美新天地(7km)    北美新天地时尚中心(7km)    和信摩尔(7km)    太原华润万象城(8km)    山西省图书馆(8km)    山西大剧院(8km)    太原龙华寺(8km)    太原市博物馆(9km)    太原清真寺(9km)    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10km)    太原西山万亩生态园(10km)   
详细介绍 PROFILE +

建筑特色

远观景象

平阳鼓楼金、元、明、清皆重修过,但楼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各40米,面积1600平方米,通高40.5米。四面没回廊。基座全用青砖砌筑,座高八米,大中楼基座券砌门洞,十字相交,通连四条主街。门洞上方各嵌有依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原刻复制的巨形石雕匾额,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楼基东西两侧各建有门楼,东曰“远眺”,西曰“云梯”。入门楼,沿级再登,拾级而上至中楼台坪及中、上楼层,近观远眺,别有风光。大中楼门厅匾额题词为明清两代所传,由元帅、书法(画)家启功、李锋、董寿平、段云、舒同、赵朴初诸先生书写,名人名作荟萃,胡为鼓楼增辉。

近景格局

门洞上方各镌有石雕匾额,依其四面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这一组按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原刻复制的匾文,苍劲古朴,概括了平阳府的重要地理位置。大中楼基座的东西两侧,均建有石阶门楼。登40级台阶,可上到近10米高的台坪,并由此入一厅,上二层,俯瞰全城。楼阁乃木构巨制,为二层、三檐、四级滴水,十字歇山顶明式建筑,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明了的感觉。

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其中重檐歇山顶等级高于单檐庑殿顶,仅低于重檐庑殿顶,而单檐歇山顶低于单檐庑殿顶,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就是重檐歇山顶,妙应寺山门、智化寺智化殿、台湾台北府城北门则为单檐歇山顶。

鼓楼总高43.75米。支撑两层楼阁的12根通天大柱,直径均在一米左右。游客睹之,无不惊叹,一层厅顶为天井式彩绘格板,精工描绘了孔雀开屏、祥龙盘旋的民族传统图案,金碧辉煌,犹如宫殿;二层梁架拱顶,形如八卦藻井,四壁皆为格棱窗,棱窗上部的木格部位,以帝尧传说为主,描绘上古故事60余幅:或尧王访贤,或大禹锁蚊,或许由洗耳,无不色彩古雅,笔墨传神。二厅外有回廊,出厅凭栏四顾,临汾之山光水色尽收眼底:鸟瞰市内,大街小巷姹紫嫣红,花果城中铺锦绣;放眼郊外,远山近水叠翠流碧,麦棉乡里溢金银。大中楼究竟始建于何代,尚无文献确证。据《北史李崇传》记载:“兖土多劫盗,崇令村置一楼,楼悬一鼓,盗发之处,双槌乱击,四面诸村闻鼓皆守要路,俄顷之间声布百里,便尔擒送。

建设沿革

平阳历史

临汾古称平阳。远在10万年以前,临汾人民的祖先——“丁村人”就生息在汾河两岸。据尧典记载,帝尧建都平阳,故有尧都之称传世。传说仓颉造字于此,也是东汉时期名将卫青、霍去病的故里。临汾商周时称冀州,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春秋时为河东郡地,汉代平阳县,两晋时期刘渊亦建都平阳,隋朝改为临汾县,沿用了下来。

鼓楼兴建

诸州置楼悬鼓,自崇始也。”李崇是北魏末山东兖州刺史,既然北魏从山东兖州开始,州州兴起了建鼓楼,那么作为晋州治所的平阳,于北魏始建鼓楼亦有可能。据史学界专家考证,平阳鼓楼有金代改建取名钟楼之说,现在的大中楼上亦悬有金明昌七年(1196)铸造的1口大铁钟。以此推断,此楼晚建于北宋时期。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鼓楼的作用逐渐由防盗变为报时之用,且因鼓楼均建于城市中心,可发挥人文景观的作用,因此毁而复修次数越多,建筑形制便愈壮美。据方志和碑碣记载,在历临汾鼓楼共修过7次。自金改建往后,直到民国22年(1933)由各界人士捐资兴工,使鼓楼又恢复了原貌。

战火中重生

1948年,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司令员率部包围了临汾城。在城内顽守的阎军,不顾市民的反对,将修复仅15年的鼓楼强行拆毁。自1984年9月至1987年5月,临汾市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按明代风格重新修复了鼓楼,并恢复了明代对鼓楼的称谓——大中楼。新修大中楼的门厅匾额,基本上选用了明清时的原有匾词。三层东、南两面“太行形胜”、“云天咫尺”由元帅亲笔题写:西面“望于姑射”由前中国书法家协会启功先生作书;北面“窗宿斗牛”由军内书家李锋挥毫;二层4块门匾,东面“紫气东临”出自洪洞籍中国书画家董寿平老先生之手,西面“襟山带河”出自蒲县籍革命老干部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段云笔下,南面“乾坤楼阁”为大书法家舒同先生之作,北面“声和击壤”乃中国政协、佛学会会长、大书法家赵朴初所书。

近期天气+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网络存储空间服务信息资料自主提交发布展示平台(自主提交发布展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