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
人气值:0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211工程”大学和“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该校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双一流”农科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单位,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官网查看>> 大学高校 公办大学
基本信息
  • 创建时间:1906年
  • 院校隶属:四川省
  • 院校分类:农林类
  • 学校校训:追求真理 造福社会 自强不息
  • 学校类型:普通高等院校
  • 学校代码:10626
  • 学历层次:本科
  •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 所在地址:成都市、雅安市
四川农业大学十大王牌专业
四川农业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
分校与校区
  •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学校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现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799万册(件)。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作物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和1个学科分别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和培育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ESI排名世界前1‰,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11个学科ESI排名世界前1%,农学、兽医学2023年分别排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第11位和第19位。

学校育人体系完备、条件优良。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1976年以后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

学校对外交流广泛、形式多样。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包含港澳台)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共签署了17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了“2+2”“3+1”“3+1+X”“4+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建有省部级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是“粮食安全”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创始高校,曾被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先后被国家外专局评为引进国外智力先进集体、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历史沿革

四川农业大学的前身是四川通省农业学堂。

1906年,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在成都厚载门内宝川局右侧旧仓库内成立。

1910年4月,学堂迁往成都东门外望江楼附近的农业试验场修建新校舍。

1912年辛亥革命后,经四川省军政府批准改名为四川高等农业学校,设大专部和中专部。

1914年,改名为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增设农本科、蚕本科。

1927年8月,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与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公立国学专门学校等五所专门学校合并组成公立四川大学,公立农专成为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

1931年,四川省政府决定,将原公立四川大学的工科、农科改办独立学院,农科学院定名为四川省立农学院。

1935年7月,四川省立农学院和重庆大学农学院并入国立四川大学,组建农学院。

1937年11月,农学院代办省立高级农科职业学校。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在部分系调出的同时,先后将西南农学院、云南大学农学院、川北大学和西昌技艺专科学校的农艺、林业、畜牧、兽医专业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四川大学农学院从成都迁往雅安独立建校,命名为四川农学院。

1959年,开始招收水稻栽培、兽医产科、玉米育种、家畜饲养和家禽育种专业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后因“文革”中断,至1978年恢复。

1977年恢复高考时,四川农学院设有农学、牧医、农化、园艺、林学、农机6个系和农学、农经、畜牧、兽医、土化、园艺、茶叶、林学、农业机械9个专业。

1983年,学校率先与四川省大邑县签订了校县共建农业现代化实验基地协议,推广科技成果20多项。

1984年,动物营养、动物遗传育种、作物遗传育种3个专业经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6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同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8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成立水稻研究所。

1989年,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被批准为本学科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

1991年,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6年和1998年四川农业大学先后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部门预审和立项审核。

1999年6月14日,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学校作为“211工程”项目院校,在“九五”期间进行建设。自此学校正式进入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1年,进入新世纪,学校在雅安建设了学校新校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01年4月,原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四川农业大学,成为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

2005年,学校在成都温江区开始建设研究生院和科学研究院,学校已有雅安、都江堰和温江三个校区。12月10日至16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评估。

2009年,都江堰分校正式更名为都江堰校区。

2010年10月8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正式启用。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7月,学校成都校区机关完成历史使命,学校迈入雅安校区、成都校区融合管理,都江堰校区延伸管理的新阶段。

2016年9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将共同把四川农业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2017年1月18日,学校被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9月,四川农业大学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年,学校“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全国第二批地方高校“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成为四川省首个获批“111计划”的地方高校。此后,“作物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选。

2019年12月,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合作共同推进四川农业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2020年4月,学校与西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6个重大创新平台,成立成渝乡村振兴学院(成都)。9月,学校顺利通过“双一流”建设周期评估。10月,四川农业大学入选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21年1月,科技部发文,正式批准学校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月,学校与四川省天府新区签署协议,共建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3月,草业科学等1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等13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月13日,学校新设立草业科技学院。6月1日,四川农业大学申报的“国家林业草原西南森林与草原生态防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认定组建。8月,学校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2022年1月,四川农业大学与雅安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五方共建雅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2月,四川农业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6月,四川农业大学再获批增加20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共有48个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7月,四川农业大学牵头申报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同月,四川农业大学与大北农集团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与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共建智慧农业创新实验室。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2023年7月,学校与资阳市、五粮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6日,四川农业大学召开国际化办学推进大会暨“粮食安全”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成立“粮食安全”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与“天府农业”国际研究院。 2024年,学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4年12月,请以官网为准!

校园风光
  • 四川农业大学校园图 1/3
  • 四川农业大学校门 2/3
  • 四川农业大学校园图 3/3
更多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003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