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肯尼迪
0 赞数:0 #国家元首#
 发布词条  
约翰·肯尼迪(1917年-1963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毕业于哈佛大学,爱尔兰裔美国政治家、军人,第35任美国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及首位天主教总统。任内他推动减税、扩大社会福利、支持民权运动,并创建和平队以促进国际青年合作;外交上成功化解古巴导弹危机,避免核战争爆发,同时提出“阿波罗计划”确立美国太空领先地位,深刻影响了冷战格局与科技发展进程。
  • 中文名: 约翰·肯尼迪
  • 外文名: John Fitzgerald Kennedy
  • 出生日期: 1917年05月29日
  • 性别:
  • 国籍: 美国
  • 民族: 爱尔兰族
  • 出生地: 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
  • 星座: 双子座
  • 生肖:
  • 去世日期: 1963年11月22日
  • 职业职位: 政治家,军人
  • 主要成就: 美国第35任总统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主要经历

1940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并获得了国际关系荣誉学位。

1941年,以海军少尉的身份到海军情报局外国情报处工作,成为一名情报资料传递人员。

1943年8月,指挥PT-109鱼雷艇在南太平洋遭日军驱逐舰撞击,率幸存船员漂流数日获救,获颁紫心勋章、海军陆战队勋章等。

1945年3月,退役,结束军旅生涯。

1946年,当选马萨诸塞州众议员,开启政治生涯,主张改善贫民窟、支持工会权益。

1948-1950年,连任众议员,批评杜鲁门政府“失去中国”。

1952年,当选国会参议员。

1953年,与杰奎琳·布维尔结婚,期间写了一本名为《勇气档案》的书,并获得了1957年的普利策传记奖。

1960年11月,以微弱优势击败尼克松,成为美国最年轻的总统(43岁)。

1962年10月,化解古巴导弹危机,通过封锁与谈判避免核战争,被视为冷战期间最危急时刻。

1963年11月22日,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遇刺身亡。

执政举措

政治方面

组成内阁。

推行“新边疆”政策。

经济方面

反经济衰退。

实行货币政策。

推行减税法案。

科技方面

制定登月计划。

社会方面

保障民权。

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扩大社会福利。

实施环境保护政策。

提出移民问题。

公民自由。

联邦与军事死刑。

外交方面

对外政策:“不对有可能会伤害美国的那些国家的武装力量进行支持和帮助,不提供武器给共产主义国家,不提供核武器给中东国家。”

建立和平队:入侵古巴,称为“猪湾事件”。

通过封锁与谈判避免核战争,化解古巴导弹危机,

与拉丁美洲:肯尼迪采取“进步结盟”的方式来处理拉丁美洲的共产主义,其中包括对困难国家所在的地区进行外交援助以及在该地区建立更强大的人权体制

与非洲独立:1960年的竞选活动中,多次指责艾森豪威尔政府忽视了“非洲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并强调美国应站在反殖民主义和自决的一边。

军事方面

在南越发动了“特种战争”。

禁止核试验条约。

获奖记录

1943年起,先后获颁紫心勋章、亚洲-太平洋战役奖章、二战胜利纪念章、海军勋章、海军陆战队勋章等。

1957年,凭借作品《勇气档案》获得普利策传记奖。

1961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

人物评价

肯尼迪的总统就职演说布局合理、逻辑分明,堪称经典。在肯尼迪的全篇演说中,没有直接分析国际形势,更没有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或具体事例,一切都委婉、模糊。肯尼迪巧妙地使用语言,达到了阐明政治立场、鼓动群众的目的,他使简短的语言单位发挥出惊人的说服力量。(期刊《教育现代化》 评)

肯尼迪是位高深莫测的人物,与所有的政治家一样,他竭力突出自己惹人喜爱的特点,尽量掩盖自己的弱点。肯尼迪有着出众的性格力量,也有着无可辩驳的风流一面。(美罗伯特·达莱克在所著的《肯尼迪传》中 评)

在白宫的一千天里,肯尼迪已经显示出他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审慎负责和面对重大危机时的冷静果断。(《三里生活周刊》2003年报道 评)

肯尼迪散发着“照亮四周的智力和高度的理性”的气息,有着像是能“穿透一大片密林”的判断力,善于交叉诘问,有尖锐、透彻、明晰的头脑。(思想家以赛亚·伯林 评)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文坛那些人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