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楼遗址公园
鼓楼前公园
341
赞数:35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福州鼓楼前公园(原名“福州鼓楼遗址公园”)是在福州鼓楼旧址上重建的景观公园,占地面积达4250平方米,位于福州鼓屏路与鼓西路交叉口西北角。福州鼓楼前公园在2009年开放,特色是鼓楼的遗址等。鼓楼前公园设计者通过钢架玻璃结构,覆盖在挖掘出的遗址上方,既保护了文物不受日晒雨淋,又能使市民清晰地看到下面的遗址。较大的发现是鼓楼遗址,包括柱础石、墙砖、铺地砖、夯土地面、门框位置等。
鼓楼前公园基本信息
目录

鼓楼前公园景区介绍

鼓楼前公园设计者通过钢架玻璃结构,覆盖在挖掘出的遗址上方,既保护了文物不受日晒雨淋,又能使市民清晰地看到下面的遗址。

公园北侧,以福州传统元素的照壁为中心,左右两边分别为鼓楼遗址考古发掘展示区和宋朝水钟“古代铜壶滴漏”展示区,周边配花草树木和休闲木平台、座椅、鼓形花坛、地雕、灯柱等,结合古老榕树,将整个公园打扮得古意盎然。

照壁将以灰塑的形式,描绘自唐朝以来福州鼓楼变迁的八个画面,并配上一对五福拱寿石雕。原址考古现场,以钢架玻璃的形式展示福州鼓楼的七个古代文化层,包括汉代、两晋、南朝、唐五代、宋代、元代和明清时期,以及出土文物。古代铜壶滴漏展区,重现宋朝铜壶滴漏。

制作的铜壶滴漏是一座采用金属铜、拔萝格木材制作的仿古水钟,有自动报时功能。漏壶之水能循环使用,定期更换。规格尺寸2.5米×2.5米×2米。日、月、星壶按文献记述尺寸全铜铸,受水壶中央标尺能随水量大小而升隆,并记录显示时间。万分壶之水流向铙神水壶,使其每30分钟击开铙神控制器击铙8下。

历史沿革

建立

福州鼓楼始建于唐代,是唐代的州城门。1063年,改建为双门,并在城门上建楼九间。从1069年开始,置铜壶滴漏以计时,以鼓角报更,因此得名鼓楼。鼓楼一带历来是省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明代又称为“全闽第一楼”。

发展

1947年,经历了抗日战争两次沦陷的福州满目疮痍,鼓楼在每天施放午炮时,都会有碎砖土掉下来,危及行人。不过,关于鼓楼是拆是建,在当时引起各方广泛关注,争论极其激烈。当时,在福州市参议会上,有了一份“拆楼”的提案,可鼓楼区区民代表数人则同时提出了“建楼”提案。鼓楼区区民代表向省政府呈请:鼓楼被日寇轰炸却没有倒塌,代表中国不会被日本摧毁,是福建抗战胜利的一大纪念。建议修建鼓楼以保存古迹,希望召集本区代表自动捐款,筹资重修鼓楼。为此,福州市还召开全市区民代表联席大会。市参议会然后决议,若解决经费就修复,时间限定三个月内,同时午炮移至别处施放。无奈当时福州民生多艰,鼓楼修建困难重重,就此搁置。

成熟

解放后,在1952年,为了便利交通,残破不堪的鼓楼被拆除了,城墙的砖石铺就成了鼓楼至屏山的道路,渐渐被掩埋在如今的鼓屏路下面。

实用信息

公交:1路、K1路、8路、18路、19路、20路、54路、61路、76路、88路、101路、102路、121路、128路到鼓楼站下。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533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