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颈斑蛇
0 赞数:0 #蛇#
福建颈斑蛇为游蛇科颈斑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颈瘢蛇。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四川、甘肃等地,常生活于高山森林和竹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挂墩。全身呈橄榄灰色,间杂有小黑斑;头部细小,颈部不明显,上有一黑色横带;全长最大约90公分。生活于高山森林、阔叶林、混生林、竹林和草原中,以蚯蚓和节肢动物为食,繁殖方式卵生。
详细介绍 PROFILE +

形态特征

小型蛇类,全长290~314毫米。头短小,略扁,与颈区分不明显。体圆柱形,短粗,尾短。上唇鳞6 (2—2—2)枚,无颊鳞;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2枚 2枚。背鳞均15行,光滑; 腹鳞105~126枚,肛鳞1枚,尾下鳞27~30对。背面红棕色或棕色,部分鳞缘黑色,形成断续黑网纹,颈部有明显的黑横斑; 腹面黄色或浅黄色或浅灰色,两侧有小黑斑点。

生境繁殖

生活于海拔700~1000米的山区,常见于森林、竹林中,穴居。食蚯蚓。卵生,7~8月产卵,每次产5~11枚。

分布范围

分布于甘肃、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西。

物种保护

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99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