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
0 赞数:0 #历史人物#
 发布词条  
司马相如(?-前118年),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辞赋家、外交官,善于辞赋散文,被后世尊为“辞宗”“赋圣”,是汉赋成就极高的作家,与扬雄并称“扬马”。其赋气势恢弘,标志汉赋成熟,位列“汉赋四大家”,更开创汉代大赋恢弘格局,推动汉赋成为一代文学典范。
  • 中文名: 司马相如
  • 别号名称: 司马长卿
  • 出生日期: 公元前179年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 籍贯: 四川成都市
  • 祖籍: 陕西省
  • 去世日期: 公元前118年
  • 职业职位: 文学家、辞赋家
  • 代表作品: 《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封禅文》等
  • 主要成就: 被尊为“辞宗”、“赋圣”,汉赋四大家之一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主要经历

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阅读他的《子虚赋》,大为赞赏,作《上林赋》进献,被封为郎官。

建元六年(前135年),官拜中郎将,出使西南夷。安抚受到惊吓的巴蜀平民,并发布了《喻巴蜀檄》。

元狩五年(前118年),司马相如去世,临终前创作《封禅书》。

主要作品

《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封禅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上书谏猎》等

人物影响

司马相如的巨作《子虚赋》《上林赋》几乎包括了当时甚至以后辞赋创作的大多数常见题材。它除了主要表现诸侯和天子的游猎活动外,还对地貌山川、草木鸟兽、宫馆苑囿和音乐舞蹈等作了广泛的描写。这些内容有的已是当时辞赋创作的流行题材,如草木、鸟兽等;有的则在后代逐步发展成独立的题材类型,如宫馆、舞蹈等。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司马相如辞赋创作的题材范围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作家所涉猎的内容;正是司马相如的这种卓越的创作实践,才使辞赋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武帝时即呈现出令人眩目的绚丽色彩。

在作赋理论上,司马相如提出“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质”和“苞括宇宙,总览人物”(葛洪《西京杂记》所引)的主张,说明他在作赋时比较重视资料的广博、辞采的富丽,相对忽略思想性。尽管如此,他在赋史上仍有重要地位。他的《子虚赋》《上林赋》为汉代铺张扬厉的散体大赋确立了比较成熟的形式,后来的一些描写帝都、宫苑、田猎、巡游的大赋,无不受其影响;而论规模、气魄,则难与相如之作齐肩。司马相如的文学创作活动,丰富了汉赋的题材和描写方法,使汉赋成为一代鸿文。

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是他出使西南时为安抚巴蜀百姓而作。《难蜀父老》是一篇辩难文字,假托蜀父老非难“通西南夷”而引出作者的正面意见,阐明“通西南夷”的重大意义。文章议论风发,说理透彻,也有一定文采,刘勰称后者“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文心雕龙·檄移》)它们对后世政论和告谕文体,也有一定影响。

人物评价

扬雄:“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

常景:“长卿有艳才,直致不群性。郁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游梁虽好仁,仕汉常称病。清贞非我事,穷达委天命。”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而一则寥寂,一则被刑。盖雄于文者,常桀骜不欲迎雄主之意,故遇合常不及凡文人。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文坛那些人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