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坐落于武汉市,截至2025年4月,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8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来华留学生600余人次,继续教育学历学生24000余人。2000年以来,学校重点建设融通专业课程400余门,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经法管融通课程体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获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教研室,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哲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和交叉学科等11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其中法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法与经济学科群建设方案》获教育部批准。学校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成立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牵头发起成立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国际刑事司法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法律联盟等多个极具行业特色的学科发展联盟。
学校《法商研究》在法学专业核心期刊中稳居前列并入选全国“百强报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荣获“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学校建有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中国会计史文博馆等特色文化展馆。运动场曾作为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和主赛场、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场。着力打造学术科研、创新创业、人文艺术、公益志愿等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获批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和“外国青年人才计划”国家重点引智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项目”“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入选“高校国际组织师资出国留学项目”全国首批试点高校。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共建法与经济学院,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上奥地利应用科技大学设立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研究院塞尔维亚分中心、奥地利分中心。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参与欧盟科研委“罗马法学家”(Scriptores iuris Romani)国际研究项目,参与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保理示范法立法研究,多名教授担任财政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咨询专家,在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等国际组织担任咨询顾问或任职。多名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
追根溯源
中原大学时期(1948—1953)
1948年,为建设和巩固不断扩大的中原解放区,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和干部,创建中原大学。
1949年,为了支援武汉,振兴中南地区文教事业,中原大学从河南迁往武汉办学,其主要系科成为今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主要基础。
院系调整
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时期(1953—1958)
1952年,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同年,国立河南大学经济系、私立中华大学经济系先行合并到中原大学。
1953年,遵照中南地区的院系调整安排,中原大学校名被取消,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为基础,集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南昌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私立中华大学、私立南华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专业等一批高等院校财经学科,成立中南财经学院,是当时国家按区域以大区命名并重点部署的中国四大财经院校之一(上海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学院、四川财经学院、东北财经学院),直属高等教育部领导;同时,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主体,合并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的政治系和法律系,组建中南政法学院,直属司法部领导,是当时中国法学界著名的“五院四系”高校之一。
五院四系
湖北大学、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时期(1958—1978)
1958年7月,教育部和司法部分别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移交湖北省管理,湖北省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组建湖北大学(今天的湖北大学是由原“武汉师范学院”改名而来,与原湖北大学并无关系),成为当时湖北省两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之一(另一所是武汉大学)。
1971年12月,将湖北大学撤销政法专业,保留财经专业,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成为全国原有18所财经院校仅存的“两所”(辽宁财院、湖北财专)之一。
冬去春来
湖北财经学院时期(1978—1985)
1978年,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
绽放曙光
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时期(1984—2000)
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由司法部领导。
1985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部属三所财经院校改变名称的批复”,湖北财经学院改名为中南财经大学。
1997年,学校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贸易经济学、投资经济学被批准成为财政部部属高校首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数量位列部属高校之首。
继往开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0至今)
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原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与中南政法学院(原中原大学政法学院)共同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
2005年9月,学校正式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1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6月,学校正式跨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12年5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部三类培养基地。10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月,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6年12月,在2016中国智库治理论坛的“211”高校智库MRPA测评综合分排序中,学校以100分荣获第一名。同月,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9月2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1月,学校申报的“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111计划”。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2年2月,入选首轮、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4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国内著名法学院校共同发起成立“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院校联盟”。
2023年3月,加入武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5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成立;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罗马一大法与经济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2024年5月,新传-立格联盟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5所政法类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发起成立;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创新与实践基地在深揭牌。
2025年3月,巴州中级人民法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法学实践教育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
以上信息源自官网,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