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法,中国传统医药之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医诊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辨别证候,对疾病作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中医诊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鹊)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2006年05月,中医诊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类。
详细介绍 PROFILE +

相关项目

1、中医诊法(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海淀区
(3)保护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铁路总医院)
2、中医诊法(王氏脊椎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西城区
(3)保护单位:北京达康神韵技术发展公司
3、中医诊疗法(清华池传统修脚术),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西城区
(3)保护单位:北京翔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4、中医诊疗法(中医络病诊疗方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
(3)保护单位:河北以岭医院
5、中医诊疗法(脏腑推拿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保定市
(3)保护单位:保定得复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6、中医诊法(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平遥县
(3)保护单位:平遥县道虎壁王氏妇科保护协会
7、中医诊法(朱氏推拿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3)保护单位:华东医院
8、中医诊疗法(顾氏外科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3)保护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9、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3)保护单位: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
10、中医诊疗法(丁氏痔科医术),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3)保护单位:南京市中医院
11、中医诊疗法(扬州传统修脚术),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扬州市
(3)保护单位:扬州陆琴脚艺三把刀发展有限公司
12、中医诊疗法(董氏儿科医术),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3)保护单位:宁波市中医院
13、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黄山市
(3)保护单位:歙县新安国医博物馆
14、中医诊疗法(西园喉科医术),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歙县
(3)保护单位:黄山市西园喉科药物研究所
15、中医诊疗法(买氏中医外治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
(3)保护单位:周口市买氏中医文化研究会
16、中医诊疗法(毛氏济世堂脱骨疽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新蔡县
(3)保护单位:新蔡县毛氏济世堂药业有限公司
17、中医诊疗法(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
(3)保护单位: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有限公司
18、中医诊疗法(一指禅推拿),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珠海市
(3)保护单位:珠海市香洲区一指禅推拿中医门诊部
19、中医诊疗法(贾氏点穴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深圳市
(3)保护单位:深圳华武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穴疗法保护中心
20、中医诊法(中直单位),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3)保护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21、中医诊疗法(应氏奇穴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22、中医诊疗法(绍派伤寒),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市
23、中医诊疗法(津沽脏腑推拿),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南开区
24、中医诊疗法(李仲愚杵针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
25、中医诊疗法(丁氏推拿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26、中医诊疗法(朱氏妇科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
27、中医诊疗法(摸骨正脊术),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
28、中医诊疗法(海西民间青盐药用技艺),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29、中医诊疗法(陈氏蜂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郴州市
30、中医诊疗法(张氏经络收放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
31、中医诊疗法(宋氏中医外科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32、中医诊疗法(南少林理筋整脊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
33、中医诊疗法(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朝阳区
34、中医诊疗法(祁门蛇伤疗法),编号:Ⅸ-2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

历史渊源

产生背景

中医诊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鹊)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黄帝内经》根据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理论,对诸多诊法作了具体描述,并阐述其综合运用的原则,在方法上奠定了“四诊”基础。

西晋王叔和撰集《脉经》,承前启后,确立中医脉诊的方法。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继承完善着中医的诊法,形成了大量有关诊法的典籍,如宋代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代《敖氏伤寒金镜录》、清代的《望诊遵经》等,累积存世的诊法著作有近百种。

研究发展

第一、舌诊的现代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舌诊的研究已从临床的肉眼观察进入到细胞、亚细胞水平,并且运用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微循环、组织学、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量元素分析等多种现代科学的实验手段对舌诊进行研究,使中医舌诊在客观化、规范化方面取得进展。

第二、望诊的现代研究

望诊是中医诊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测色仪、色差计、信息诊断仪、热像仪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望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为望诊提供了定量、定性依据;运用毕物伞息律原王单,已涌现出如耳诊、穴位诊、甲诊、掌诊、指诊、指纹诊、尺肤诊、第二掌骨侧诊等全息诊法,使望诊的范围在不断拓宽。

第三、闻诊的现代研究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中,利用声音的特性对其频率、振幅、持续时间进行分析,运用声谱仪、语声仪、喉声气流图仪、频谱分析仪等结合电子计算机对语声、咳嗽声、肠鸣声、呼吸声等进行了初步观察,为闻诊的客规化迈出可喜的一步。

第四、切诊的研究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试图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中医诊查方法的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研究,在切诊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脉诊和腹诊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非遗特征

基本概念

中医诊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身体有关部位及其分泌和排泄物等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舌、望神、望色、望五官、望形态、望络脉等。其中望舌即舌诊,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变化,以判定病情、推测预后,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闻诊是医生通过听病人声音、嗅其气味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听声音指通过声音了解病人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声音变化;嗅气味则是凭嗅觉嗅病人口气、体气和排泄物等异常气味。

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陪诊人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询问,是全面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诊是医生运用手的触觉,对病人寸口脉及体表特定的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体验,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切寸口脉和按诊两部分。寸口是人体脏腑气血交会之处,独取寸口的方法,在汉代成书的《八十一难经》中就已经形成。

诊病原理

中医诊法原理是指中医实施诊病方法的思维方式。熟悉并掌握中医诊法原理,也即思维方式,对于正确运用中医诊病方法有指导作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局部病变是全身病理反应在局部的体现。因而,全身的病理变化可反映于局部,局部可反映和体现于全身,任何内脏的病理变化都必然会通过种种迹象表现于体表,而通过审察种种表现于体表的症状和体征,就能测知其内在的疾病本质,这便是中医诊法的基本原理所在。

中医诊法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司外揣内

“司外揣内”是《内经》首创的诊法原理。《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内外相应的统一体。五脏六腑在人身之内虽不可见,但其一切生理活动、病理变化,“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必然有其相应的现象反映于体表,因此认识了现象与本质间的辨证关系,作到“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那么临证对深藏于内的脏腑病证就会做到“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同上)一样的明晰清楚,这便是《内经》所提到的“司外揣内,司内揣外”的诊法原理。

(二)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是中医诊法的又一基本原理,是指医者通过患者细微的变化就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机体局部的变化,蕴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这一原理体现于中医诊法的诸多方面,如《灵枢·五色》篇中的五色明堂诊法即是其例,原文论述了五脏六腑、形体肢节的病理变化在面部的反应区域,然后根据面部的色泽之浮沉、清浊、泽天、散抟和上下等情况,可以辨别疾病的性质、部位、间甚、新久,推断疾病的发展、转归及预后等,进而根据色部的变化以调治疾病,这便是察面部色泽以测知全身病变的具体描述,也是“见微知著”原理的应用实例。再如独取寸口诊法,是通过诊两手寸口脉,以候全身五脏六腑的病证,而详审寸口之三部九候,以推断全身疾病的方法沿用至今。此外,耳廓的不同部位能反映全身各部病变;舌与内脏关系密切,故舌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盛衰及病证的寒热虚实;五脏六腑皆上注于目,故诊目可了解人体的神气盛衰,并以此可察全身脏腑器官的变化,等等。大量的实践证明,某些局部的改变,确实可以作为诊断全身疾病的依据。

(三)以常衡变

“知常达变,以常衡变"是中医诊治法自古以来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这条原则强调医者必须在掌握正常生理特征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那些与正常现象有所区别的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变化规律。中医诊法中的望、闻、问、切诸法,莫不据此。从常中求异,以常测变,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这就是所谓的“以我知彼”、“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诊法原理的应用。

诊法特点

中医诊治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其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整体察病

“整体察病”就是要把疾病看成是患者整体失调的表现,既要细察机体的外在表现,以详审机体内在的异常变化,同时还应当把患者与外在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诊察,全面地了解病情。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与体表的形体官窍之间密切相关,当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协调平衡,能适应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时,便是身心健康的表现。如果内外环境不能维护其一定范围内的和谐一致,便可发生疾病。因此人体一旦患了疾病,局部的病变就可以影响于全身,脏腑的病变可以造成气血、津液、阴阳、营卫的失常和精神情志活动的障碍,任何局部的病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整体而具有整体性的变化。

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自身整体失调的结果。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沟涌和感应传导,将六腑、形体、官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并通过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的统一活动。各脏腑组织虽然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之间又紧密联系,相互协同,互相制约,共同维持着机体生理状态下协调平衡的总“画面”,因此人体一旦发生疾病,就是整体失调的反映。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盛衰变化有关,而局部的病理变化又可对全身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目赤肿痛多为肝火上炎所致,而肌肤疮疡又可引起全身性的热象。所以根据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就能判断其内脏病变,每一局部出现的病理变化实为整体失调的结果。中医诊断学就是从人之整体及人与外在环境(社会的、自然的)关系中,全面地认识疾病,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把握疾病的本质。

(二)诸诊合参

“诸诊合参”是指诊察疾病时要将诸法相互参合,全面、客观地了解病情,并把所收集的全部病情资料进行综合考察。

中医诊法种类虽多,但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临床上应当注意综合运用,相互对照参考,才能获得全面的信息,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诸法合参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的配合运用。只有诸诊合参,全面获取病史资料,才能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诸诊是从各种不同角度检查病情,所搜集的资料各有不同意义。在诸诊合参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兼参其他诊法。古代的医家往往把时辰、运气、体质等内容融会贯通于诸诊之中,说明任何疾病所表现的症状、体征,都不能孤立地对待,应该联系到四时气候、地方水土、生活习惯、性情好恶、年龄长幼、体质强弱、性别之男女等诸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察。

实际上,临床诊病时常常难以将诸诊截然分开,比如对排出物的诊察,往往既要望其色、质、量,又要兼闻其气味,同时要问其排出时的感觉。另如在进行腹部按诊时,要望其腹之外形,腹壁之色泽,叩其腹而听其声,并通过切按而知其冷热、软硬,及对按压的反应等。这都说明临证时必须做到诸诊合参,全面诊察。

(三)辨证求本

“辨证求本”是指在对病证诊察分析时,必须寻求导致病证发生的本原,为进一步治疗用药提供依据。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机体在诸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营卫阴阳失去平衡的结果,然后又通过种种症状、体征表现于外。然而这些症状和体征,都是疾病过程中的外在表象,虽可反映本质,然却不等于本质,而且有些表象和内在本质还有相当的差距,这就要求医者要熟练地运用中医理论,对诸诊所搜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探明其病位,识别其病情,判断其邪正关系及病变发展趋势,寻求其本质,才能指导治疗。例如同样是失眠症状,就有心’肾不交之失眠、心脾两虚之失眠、食滞胃脘之失眠、胆郁痰扰之失眠、心血虚之失眠、心阴虚之失眠等不同证型,只有结合诸诊资料,全面分析,辨证求本,才能探明引起失眠之本质所在,也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四)辨病辨证相结合

在中医学中“病”和“证”是密切相关的两个不同概念。辨证是在诊法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经过逻辑思维,对临证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疾病现阶段本质变化的诊断方法和认识过程。

辨证方法是医生识别证候、探求病因、分辨病位、区别病性、审察病机和病变趋势的具体手段。中医辨证是临床思维的重要形式。正确地运用各种辨证思维方法,既善于综合考察病人各方面的情况,又重视分析病人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具体反应,强调病变阶段邪正斗争的结果。具有综合判断与具体分析、注重整体与灵活应变相统一之思辩特点。辨证时要正确处理临证资料。辨证能从全面、详细而又复杂纷繁的临证资料中,立足于疾病现阶段的变化状况,判断先后因果,分辨轻重缓急,分清矛盾主次,抓住主要症状,并据此揭示特定阶段的病理本质。例如失眠是一个症状,若与心悸、心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少津、脉象细数并见时,则为心阴虚证;若与心悸、面色萎黄不华、唇舌甲色淡、脉象细弱并见时,则为心血虚证;若与心悸、面色萎黄、腹胀纳差、便溏乏力等症状共见时,则为心脾两虚证;若与惊悸、头晕目眩、舌苔黄腻、脉濡数并见时,则为胆郁痰扰证。辨证就是要立足于最突出的主要症状,然后由此及彼地将那些与主症相关的其他症状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辨别它们相互之间是否构成特定的证候。因而辨证具有从症辨证、突出联系、从现象探求本质的特点。

“病”与“证”的概念不同。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出现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病理过程。疾病常表现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各阶段的相应证候。如伤寒病就有太阳证、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之分;温病有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不同。I临证时辨证和辨病都很重要。辨病有利于从疾病的全过程上把握疾病的本质,辨证则有利于随时掌握疾病特定阶段的病位、病理及邪正盛衰。临证时可以先辨病而后辨证,也可先行辨证而后辨病。这是因为经过辨病确定了病名,便可根据该病的一般规律提示常见的证型,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也可先辨证而后进行辨病,当疾病的本质反映不够充分时,则辨证不仅有利于当前的治疗,而且可以通过对证的认识,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揭示,从而确定其病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重视了疾病的一般矛盾,又能抓住疾病特定阶段的特殊矛盾,所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中医诊法的又一显著特征。

传承价值

中医诊法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其潜在的科技与人文文化内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关词条推荐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巧笑倩兮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如您还未注册,可点击注册>>,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知识文章
广东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广东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广东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
广东国家级非遗民俗名录大全 广东民俗非遗有哪些项目
广东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
MAIGOO原创 风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亚洲
3012
广东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名录 广东传统技艺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广东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传统非物质文化,是广...
广东曲艺品种有哪些 广东音乐曲艺种类 广东曲艺文化概述
广东省内的曲艺品种众多,从广义上来说广东省内各个曲艺品种就有龙舟歌、高州八音锣鼓、信宜采茶调、木鱼书、兴宁市竹板歌、粤曲、粤语讲古、潮州歌册...
广东传统舞蹈国家级非遗名录 广东非遗传统舞蹈有哪些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漫长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国广大地域中的56个兄弟民族。不同的民族,因生...
广东传统音乐非遗有哪些 广东国家级非遗之传统音乐名单公布
世界遗产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
广东传统体育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广东游艺与杂技非遗项目名单
广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遗产的空间分布是以广州、佛山、中山、江门、东莞和深圳等地为中心,粤...
广东国家级非遗传统美术名录 广东传统美术非遗有哪些项目
广东非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岭南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广东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传统非物质文化...
广东国家级非遗之传统戏剧名单表 广东传统戏剧非遗名录
传统戏剧是广东文化特色之一,既有家喻户晓的粤剧,也有具有特色的潮剧和陆丰皮影戏。传统戏剧是广东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人民以艺术的...
广东非遗民间文学有哪些 广东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名录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其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长诗、歌谣、民间笑话、民间谚语...
广东非遗曲艺名录 广东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广东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有粤剧、醒狮、茶艺、蜈蚣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省...
【中国非遗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之传统医药项目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珍贵财富。为了更好地...
中国十大传统医药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针灸上榜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医药是与古代社会文化密切相连的医学实践,中国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其他民间医药三个部分,其中,中医药和藏医药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
新疆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名录 新疆非遗传统医药有哪些
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共有的家园,各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孕育出缤纷多姿的非遗之花,成为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的绮丽风景。其中上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河南省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河南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项目众多。河南用非遗诠释中原文化,展现中原历史、诉说...
云南非遗传统医药名单公布 云南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
云南作为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
贵州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贵州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也传承着各种奇风异俗。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5项(140处)...
山西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录 山西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山西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十分...
甘肃非遗传统医药名单 甘肃传统医药国家级非遗有哪些项目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多且丰富。其中上榜国家级...
陕西国家级非遗传统医药名单公布 陕西传统医药非遗有哪些
陕西分陕北、陕南、关中三个地区,创造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陕西非遗有着千百年传承的手艺,兼具历史、文化与艺术等多重价值。其中上榜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