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遗址
西溪遗址位于宜兴市芳庄镇溪东村西溪自然村,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西溪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宜兴市文管会分别在2002年进行试发掘,2003年进行第一阶段主动性正式发掘, 共清理出13座建筑遗迹、28座灰坑、150余件石器、陶器、玉器、骨器以及大量石料、陶片标本等文物。2002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西溪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新石器时代)
  •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芳庄镇溪东村西溪自然村
介绍攻略

历史沿革

西溪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

为进一步了解西溪遗址的内涵,并完善太湖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文化谱系,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宜兴市文管会分别于2002和2003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试发掘和第一阶段主动性正式发掘。

文物遗存

西溪遗址中心区域为一高出四周农田2米的长条状高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遗址的南、北、西三侧有河流呈半环状环绕,为西溪遗址的先民在生产、生活、对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自然条件。共发掘清理出了13座建筑遗迹、28座灰坑、150余件石器、陶器、玉器、骨器以及大量石料、陶片标本,并发现了类似吊角楼的干栏式建筑、釜和鼎两件器物等。

遗址意义

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主要遗存形成于距今约7000-6000年,且表现了多个方面的重要价值。据考古专家介绍,遗址呈现生活区与公共活动区各有分工,譬如倾倒生活垃圾的巨大灰坑、用来研磨谷物的石臼、被猜测用来暂时放养活鱼的深坑、用来防潮的大面积螺蛳贝壳堆积,展现了地势低平、水网稠密地区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的动人场景。另外,釜和鼎是当时的生活用品。早期的釜是以平底的为主,到中期有3个小足,晚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炊器,3个足很粗大,在使用的时候也比较方便,下面用柴火可以直接加工食品。这次考古把太湖西部距今7000到4000年的历史序列建立得比较完善和丰满,从这一地区的考古材料也能发现,太湖西部的古代居民同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居民发生过广泛和密切的联系。

遗址保护

2002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期天气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我心明亮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感谢您的理解及支持!
最新评论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申请删除>> 纠错>> 投诉侵权>>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提交说明: 查看提交帮助>> 注册登录>>
网络存储空间服务信息资料自主提交发布展示平台(自主提交发布展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