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蒋国故城
蒋国故城
0
赞数:0
蒋国故城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为西周至战国时期遗址。蒋国故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300至500米,总面积85万平方米。201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中,出土西周时期的铜锛、铜镞、陶豆、骨簪、骨针等遗物。为研究淮河流域商周文化特征及西周王朝分封和当时蒋国的城市布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实物资料。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蒋国故城基本信息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西周至战国)
  •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 信阳市淮滨县

历史沿革

蒋国作为周代姬姓诸侯国,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为其第一君主,于凡、邢、祭、矛、胙等为兄弟之国,爵位为“伯”。其始封时间在周成王二十二年,即周公去世之后的第二年,是成王为感念周公之德而对周公之后的特殊恩遇。始封之地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境内,故城在淮滨县东南部的期思镇。与公元前622年前后被楚所灭,前后延续400余年。

201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古城东南部白龙庙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西周时期的铜锛、铜镞、陶豆、骨簪、骨针等遗物。

文物遗存

该遗址座落在距淮滨县城东南15公里的期思镇政府所在地——期思村(又名期思集),白露河和淮河交汇处的中间偏南地带,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300-500米,总面积85万平方米。北面靠死河的台地与城内地面相平,已无城墙痕迹,其余三面墙址断续可见,墙址高2-3米,基宽32米,墙址宽15-20米。南部护城河尚存。

近年来,在古城内及周边区域采集和出土较多的西周至战国遗物,有铜鼎、铜壶、铜镞、铜剑、蚁鼻钱、金币-郢爰、车马等。201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古城东南部白龙庙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西周时期的铜锛、铜镞、陶豆、骨簪、骨针等遗物。

遗址意义

文物遗存都充分展示出古城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淮河流域商周文化特征及西周王朝分封和当时蒋国的城市布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

遗址保护

蒋城文保规划获国家批复立项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遗址保护将纳入国家重大文保工程项目库,随着资金投入的加大,相应的设施建设会更加完善。二是有利于对遗址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三是通过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打造集文物保护、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大型遗址公园,将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发挥重要作用。

蒋国故城,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古城,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411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