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千佛阁
武陟县千佛阁
0
赞数:0
千佛阁,建于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重修于清代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阁内因佛像甚多,楼上有千手千眼佛,故称千佛阁,是明清时期释道合一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河南省现存两座保存最完整的三重檐建筑之一。现存千佛阁为三重檐歇山顶回廊式建筑,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5.7米,绿琉璃瓦顶。阁内顶部绘有十八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图。
武陟县千佛阁基本信息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明至清)
  •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 焦作市武陟县

发展历史

千佛阁,明代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城南大街北端,阁内因佛像甚多,楼上有千手千眼佛,故称千佛阁。此阁建于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重修于清代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整体建筑原有山门、中佛殿、千佛阁,千佛阁两侧有关帝庙、城隍庙,西院为僧院。原山门前有石狮一对立于门两侧,门前有旗杆,山门内东西两侧有四大天王塑像四尊。为三檐歇山回廊式建筑,上层面阔三间17.4米,进深三间15.7米,中下层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高17.8米,绿色琉璃瓦覆顶,七架梁结构,尽间各有两爬梁,四角均有抹角梁、老角梁、子角梁,檐部均无正心檀。

千佛阁从整体观察,建筑宏伟,高大古朴,建筑艺术高超,雕刻艺术精湛。特别是阁顶内部绘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图,有天干地支等,是明清时期释道合一在古代建筑上的反映。就建筑风格而言,出檐深,挑角高,墙壁厚,雕工精,为我国南北方古代建筑在中原地区融合的科学、艺术之精华,对研究我国明清建筑及宗教融和,提供了实物资料。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0190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