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南粤雄关与古道
南粤雄关与古道
0
赞数:0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南粤雄关与古道,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梅关村,北面是江西省大余县,南面是广东省南雄市。如今的梅关古道静静藏匿于两省交界的大山中,除非游客之外,鲜有人至,但又有多少人还知道,千年来,这里都是至关重要的交通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存关门和古道为明代遗物,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重修。原关门上有瓦房,今仅存关门。关门北面石匾书“南粤雄关”,南门石匾书“岭南第一关”。
南粤雄关与古道基本信息

梅岭南粤雄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关坐落在江西赣州市大余县梅关镇(并入南安镇)——广东韶关市南雄市区之间的梅岭顶部,顶部距南雄市区约30公里,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梅关的隘口合岭路,为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张九龄主持开建,路基宽约5米。

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3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

顺山而行,一道雄关横亘眼前,这就是著名的南粤雄关。这道雄关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山门将广东、江西隔开。南雄的县名也与梅关有关。站在关口,能够俯瞰江西大余县。

梅岭诗碑林也是古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35年至1937年,红军大部队走上长征之路,项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梅岭一带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开辟了赣粤边红色革命根据地。

站在陈毅《梅岭三章》诗碑及陈毅当年隐蔽处,郎读那充满革命热情和豪迈气概的诗篇,令人心中热流奔涌。

在梅岭,当年陈毅率部与敌人周旋,几次遇险。他的隐蔽处位于梅岭半山窝,过去这里林莽繁茂,茅草丛生,一派凄凉景象。由于驿道废置,行人稀少,梅岭地势较高,从这里可以察看到大余县城白军的动静,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也是较好隐蔽的地方。

1937年5月间,党组织内部出现的叛徒为了向敌人请功,送假情报进山,伪称党中央已派人来大余,要陈毅亲自到大余城见面联络。陈毅信以为真,次日在梅山区委黄占龙的护送下,化装成商人,来到原地下交通站——驿使门外的“糖铺”。远远一看,见“糖铺”已被敌人查封,知道出了大事,两人分别回到山里。据说,陈毅化装后穿着士林布长衫,戴了黑色眼镜和礼帽,使守候的敌人未能识破他,陈毅一直从糖铺闯至梅峰桥,才拐弯逃出虎口。敌人没有抓到陈毅就出动大批-到梅岭搜山,放火焚山,企图把游击队烧死。多亏老天有眼,那日傍晚,岭上下了一场大雨,才把山火浇灭。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5939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