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0
赞数:0
中共二大会址,位于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共二次大会在此召开。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回国的部分代表。该会址是始建于1915年的石库门民居,曾是时任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1959年,中共二大会址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确定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基本信息
所在景区
上海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上海是全国的“红色之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都发生在上海,因此,它的红色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其中上海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入选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入选的景点包含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陈云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
相关景点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怎么样

中共二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这里当年是中共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也是我党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所在地。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这里召开了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中共二大。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

1959年,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核准公布,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静安区委、区政府对中共二大会议旧址进行修复。2002年,建立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静安区委、区政府再次对纪念馆进行修缮,于2009年元旦竣工并免费对外开放。同年5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3月被命名为“上海市廉政教育基地”。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地处上海市中心延中绿地,周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常年接待各地游客参观旅游。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景区介绍

新馆展区由“序厅、中共二大展厅、中共二大会议旧址、党章历程厅、平民女校旧址展厅”五个展区组成。纪念馆展出珍贵史料300余件,辅以先进的展示手段,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峥嵘岁月。新馆的展陈风格庄重大气、巧中见精,通过人机互动的展陈方式和多媒体展示等交互手段,增设巨幅LED显示屏,AR增强现实技术,使党史知识传播更为深入浅出,丰富和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兼具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石库门里的纪念馆”,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峥嵘岁月。

序厅

序厅可同时容纳百余人进行宣誓仪式。序厅前方矗立着二大的主题雕塑,寓意:在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大旗的指引下,中国大地上的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蓬勃发展。

基本陈列展

基本陈列展涵盖“开创与探索”、“旗帜与道路”和“实践与发展”三部分。中共二大所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其他重要的决议案迅速成为党领导各阶级展开革命运动的一面旗帜。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斗争的新征途。

中共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23日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代表和参加远东会议后回国的部分代表,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等12人。

党章历程展厅

党章历程厅陈列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所产生的所有党章或党章修订案,可供来宾详细查询有关内容。党章历程厅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全过程,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展厅中还陈列了百余种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党章。

中共二大会议旧址

中共二大会议旧址位于上海市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中共二大会议旧址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的寓所,旧址中的摆设是解放后根据李达及其夫人王会悟的回忆重新布置而成的,楼下是会客室,楼上是李达的书房兼卧室。

平民女校旧址展厅

平民女校旧址展厅陈列了平民女校历史沿革以及平民女校教员和学生的相关内容。平民女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旧址位于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32号A,与二大会议旧址同位于“辅德里”相邻的两排石库门里弄内。1984年5月,平民女校旧址被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9月,被上海市妇联命名为“上海妇女教育基地”。

实用信息

参观时间

9:00~16:30(16:00停止进馆)周一全天闭馆

交通信息

公交01、23、36、49、71、104、127、128、253、548、780、869、925、933路、沪青线;轨道交通1号线黄陂南路站,轨道交通2号线南京西路站

历史沿革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所在的辅德里联排式石库门旧式里弄建筑由开发商郭福庭(音)筹建,1915年10月由新瑞和洋行(Davies & Brooke Architects)的英国建筑师覃维思(Gilbert Davies)、蒲六克(J. T. Wynward Brooke)设计,次年竣工,全部建筑一组四排包括沿原南成都路店铺共76个单元,位处深巷内的李达寓所是由公共租界巡捕刘少归买下后租给使用的。

1999年因延安路高架建设进行动迁,辅德里建筑除现存两排因中共二大和平民女校旧址属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得以保存外,已拆除作为道路或绿化用地,原有居民均迁出;2001年,中共静安区委、静安区政府对中共二大旧址进行修缮,基本保持了原貌,并根据使用要求对其余部分进行了内部改造,展厅面积70余平方米。200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八十周年之际,隶属于区档案局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纪念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7年6月,中共静安区委书记专题会议决定对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实施扩建修缮。2008年5月,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设计,年底竣工,2009年元旦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也由区档案局下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区委、区政府直属部门。2009年5月纪念馆被中宣部列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2226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