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市广济寺大雄宝殿
忻州广济寺大雄宝殿
0
赞数:0
广济寺大雄宝殿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内西大街。广济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原规模宏大,年久失修,“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坏,现仅存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290平方米,悬山顶,外檐斗拱无横拱,形式各异。柱头上方饰兽面,为地方特有做法。
忻州广济寺大雄宝殿基本信息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五批(元朝)
  •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 忻州市五台县城内西大街

李通玄居士、澄观国师、圭峰宗密三人都是五台山华严学的奠基人,“华严三圣”的思想、造像都是他们创造的。这是他们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巨大贡献。

“华严三圣”中的毗卢遮那佛,是不可说不可得的法身佛,他的净土叫华藏世界,这个世界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海水中生大莲花,莲花中包藏有微尘数之世界,故称莲花藏世界,略称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的教主是毗卢遮那佛。他有两个得力的助手,一是他的左胁侍文殊菩萨,专司智德,另一是他的右胁侍普贤菩萨,专司理德。

大雄宝殿前立八角形经幢一座,通高4米,下施扁平的须弥座,每面雕狮。幢身八面,都有造像,刀法简洁古朴,经幢铭文已漫漶不清。幢身之上覆以宝盖,周围浅雕几何图案,绕以璎珞。宝盖以上施覆钵和宝珠。建幢年代不详,从形体和雕刻技术上看,可能属唐制,但不能超越唐代。因为《尊胜陀罗尼经》是唐高宗时佛陀波利来华始译的。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81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