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禅寺
晋中安禅寺
0
赞数:0
安禅寺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隅。寺名源于佛教谛义。始建年代未详,清光绪三年(1877年)曾重修。藏经殿经鉴定为北宋遗构,深阔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覆盖灰色筒板瓦,柱子梁架尚属宋代建筑形制。此外有大雄宝殿等建筑。殿坐北向南。前院假山上有石雕罗汉像九尊。寺内还存有石碑两通,详记寺史。宋咸平四年(1001年)再建,元延祐三年(1317年)重修,清光绪年间再次修葺。现仅存藏经殿、后殿。
晋中安禅寺基本信息
  • 开放时间: 09:00~16:30
  • 适宜季节: 全年
  • 建议游玩时间: 1小时
  •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宋至明)
  •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 晋中市太谷县缄内西道街

名称:太谷安禅寺

时代:宋、明

地址:太谷县缄内西道街安禅寺巷,太师附小院内。

安禅寺,位于太谷县城内西道街安禅寺巷,太师附小院内,山太师附小使用。寺唐代有之,宋咸平四季(1001)再建,坐北面南。现存建筑有藏经殿、后殿。其中藏经殿为宋代原构,后殿明代早期遗物。藏经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九脊屋顶。宋咸平四年(1001)建,脊樽下题记“维大宋咸平四季岁在辛丑八月庚子朔1‘五闩甲寅用口时界梁永远为记源旧大中一年起置南裨院今重建造”。该殿晚五台南禅寺大殿219年而建,但考其建筑遗构的用材、结构关系及建筑造型,与五台南禅寺大殿风格相似。该殿是在“源旧大中卜—年起置南裨院今重建造”,平面布局仍保存了唐风。明嘉靖五年(1526)重修, 脊部间枋之下题记 善友李连 “维大明嘉靖五年岁次丙戊八月壬子朔初六日丁已丙午时重修建建造僧人道明提调修造主武三谨志”。虽明嘉靖五年重修,但大部分建筑构件保留了宋代原有遗物,只极少部分部件留有明代风格为明代修缮时复制和增设之物。清道光十二年(1832)修,殿前向平搏之下题记“大清道光{·二年朔闩正西二二甲守筑所于总武……”。考其遗物,此次修缮并未对藏经殿大形修缮,主要是对屋顶进修了揭瓦,同时更换了椽、飞,仔角梁及个别散斗。清光绪《太谷县志,寺观》载“安禅寺在县治西南元延祜三年建。” 但实物考察并未留下元代遗迹。该殿结构朴实、纯正是一座非常典型的仿古建筑,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方面继承和发展的优秀的民族传承习惯。 后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檐下施五踩单昂(直昂造)斗拱,明代早期遗构,现为校舍。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8195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