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闽浙沿海城市群
0 赞数:0 #国家级城市群#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国家级城市群,取代了原先的海峡西岸城市群说法,主要‌覆盖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沿海地区,包括福州、厦门、泉州等核心城市,旨在通过加强粤东、闽东北、浙南等沿海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详细介绍 PROFILE +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是十四五新规划的城市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原先海峡西岸城市群的表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提法。

战略意义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取代海峡西岸城市群,意味着城市群建设上升到三省战略层面,同时也意味着国家从区域协调发展层面来规划东南沿海城市发展。

困境

在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人才、资金、技术等市场要素长期面临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虹吸效应。“比如不少企业将总部搬迁至上海或深圳,如闽系房地产公司,不利于总部经济在海峡西岸城市群内集聚;又比如《厦门大学2019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指出,只有22.5%的应届毕业生会选择留在本地。”丁长发举例介绍说。

尽管如此,海峡西岸城市群亮出的经济家底依然丰厚。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海峡西岸城市群GDP总量达7万亿元,人口突破9400万,人均GDP达7.4万元,GDP增速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其中,福州、泉州2020年GDP总量超过万亿元。

新动能

近年来福州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2021年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福州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4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2021年,福州将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建设清华—福州数据研究院、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服务平台10个以上,培育东湖数字小镇、金牛山互联网产业园等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5个以上,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

据介绍,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等“八大千亿产业集群”,是泉州全市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撑,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九成以上,在全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近年来,厦门市通过大力发展和引进“三高”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厦门市的第一支柱产业。下一步,厦门致力于打造万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行业领导力的龙头企业和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强市。

“将会展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品牌的先导性产业,努力打造千亿产业链群。”5月27日,2021厦门市会展业北京推介会举行,会上全面推介了厦门最新的会展政策和设施,并宣布了2021年厦门国际会展周将于10月28-31日举办。

近年来,温州市围绕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五大传统产业,数字经济等五大战新产业,以及N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以工业互联网发展为重点的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率全省之先制定出台《温州市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温州市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温州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认定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赋能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千企智能化改造步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现已培育1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1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平台,基本实现5大传统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2020年1-6月,全市新增重点智能化技改项目881个,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1416台,技改投资增长24.3%,增速全省第一。

汕头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产业集群化、集群链条化,打造成为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莆田市出台的《加快鞋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指出,鞋业产业需要一个集聚的平台,要积极谋划打造国际鞋艺特色小镇。

国际鞋艺特色小镇是高铁新城启动区的重点项目之一,用地面积47.84公顷,东至荔港大道,西至莆兴路,北至霞美路,南临联十一线,将以鞋产业设计研发、智能制造、涅槃新生为主导,布局“一核、两区、一基地”,打响“莆田好鞋”品牌。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289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