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浩老街
0 赞数:0 #古街老街#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龙门浩老街是重庆主城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因苏轼将此岸边村落命名为“龙门浩”而得以流传。龙门浩老街集开埠文化、抗战文化、巴渝文化、宗教文化于一体,保留有18栋历史文物建筑及美国大使馆武官住处旧址、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旧址等古迹,涵盖200余幢不同时期建筑,同时系古巴渝十二景“龙门浩月”所在地。
  • 所在地/隶属: 重庆市 南岸区 南滨路中段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龙门浩老街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中段,是重庆主城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该地集开埠文化、抗战文化、巴渝文化、宗教文化于一体,保留有18栋历史文物建筑及美国大使馆武官住处旧址、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旧址等古迹,系古巴渝十二景“龙门浩月”所在地。老街得名于南宋时期有人在此刻“龙门”二字,南宋时期形成“龙门浩月”景观。1891年成为内陆首个通商口岸,抗战时期曾驻有意大利、美国等30余国大使馆机构。2017年老街启动保护修缮工程,采用“修旧如旧”原则修复青砖黛瓦建筑群,建成城市记忆馆、龙门剧场等文化空间。2022年完成首开区与拓展区改造,形成涵盖200余幢不同时期建筑的历史文化街区。

景点景观

青砖黛瓦寻前世

《下浩兴旺诗》

冯玉祥

双龙拱卫世难觅,

古迹新貌处处境。

世外桃源在哪里,

八方汇聚下浩兴。

巍巍南山峰峦叠嶂,连绵长江浩浩荡荡。千百年来,无数历史的尘埃湮灭在这烟波浩渺之中。山环水绕,百川归海,河山带砺,生生不息,老街旧巷龙门浩就在这山与水之间,位于重庆会客厅、南滨景观带中。邻,滚滚长江;依,悠悠大南山;眺,千年古城渝州府;是重庆较具盛名的文人雅士挥笔拔墨、吟诗作对、风雅集颂之乐土,也是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演出展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文化高地,更是产业平台、企业会客厅。

苏轼更名

千年前的南岸长江边,江中的石梁(观音梁)中部有一断缺处犹如一道门,石梁内自然形成了一弯宽阔的湖水,方言称之为“浩”。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春苏氏三父子,自嘉州乘船东下去汴京赶考船至恭州(重庆)惊见长江主流南岸段一条顺江巨大石梁被巧夺天工劈开,可容船只进出浩内豁口两则雄距酷似龙头巨石所吸引,于是令船夫驾船进浩。

苏氏父子停船起岸信步游览,见这个濒临长江边叫“江口”的小村落群山相依、秀水环绕、清雅明丽、市井繁华、田土丰茂、柴门书声、民风淳朴,甚是喜欢,苏轼视地形物貌给小村取名“龙门浩”并以独具特色的行草一挥而就,贤老将苏轼题写的“龙门浩”镌刻在渡口高岸,“龙门浩”自此得名。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下浩留诗“东坡取名龙门浩,不愧文豪眼界高。天赐胜迹贯古今,谁不叹服此景妙”。

龙门浩

重庆很多地名,都是按地貌特征来取的,诸如坪、坝、坡、湾、岩、坎等等。其中一些地貌名称,却又是重庆特有的,外地人往往弄不明白其意思,如碚、沱等,浩也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是龙门浩,以及由龙门浩引申出来的上浩、下浩。

浩本来是指水广大的意思。但重庆人所说的浩,却是指江边被碛石隔开的水域。如果说沱是江湾往往宽阔,那么浩就是一条长长的往往又不宽的水域。龙门浩在南岸长江里,一条数公里长的碛石从瓦厂湾延伸到野猫溪,中间不知何故又被拦腰截断,形成一个浩口。浩里水势平缓,波浪不惊,除特枯水位外,水也较深,适合停船。当涂山上升起明月,倒映在浩中,于是便形成“龙门浩月”的美景,成为古代巴渝八大美景之一。龙门浩正对重庆古城的太安门,太安门本是闭门,上个世纪20年代为打通到南岸的交通,才被拆除。由于太安门正对着龙门浩,人们便叫其为望龙门。于是,正南其北的太安门之名,反而被掩埋到历史的尘埃中去了。

龙门浩得名于那数公里长的碛石。枯水季节,那碛石俯卧在长江的碧波中,犹如长龙戏水。当年,那石上刻有“龙门”二字,乃宋绍兴年间的古迹。江边有龙门浩,岸上也就有了龙门浩的街名。由于龙门浩有上浩、下浩之分,那街道也就有了上浩街、下浩街之别。旧时因太安门为闭门,出重庆城去南岸,只能走东水门,与东水门相对的是下浩。早在清朝初年,下浩就已经形成街道,从江边蜿蜒到涂山脚下。清水溪从南山奔腾而下,把下浩街分成左右两条半边街,然后注入长江。那时,清水溪的水质特好,有人便在下浩开设粉房,用清水溪的水做粉丝,竟红极一时。后来,闭门打开,到南岸走望龙门方便得多,上浩也才开始红火进来。抗战开始后,重庆人口猛增,上浩得到扩建,于是有了上、下新街的称呼。这两条街后来合在一起,叫做上新街。上新街很快就发展起来,加上当时的南岸区政府也驻在此,上新街就成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取代了过去相当繁荣的海棠溪和弹子石。

晨钟暮鼓

悠悠大南山,青山翠翠,碧水涓涓,山与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组成了较美的风景。有座千年古刹觉林寺,座落于南山下的著名历史文化街区——龙门浩。清水溪的溪水,飞流直下,奏乐着山的巍伟、水的缠绵,携带着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汇入滚滚长江,奔腾东流,砰然万里。

木鱼敲罢起钟声,透出丛林万户惊。一百八声方始尽,六街三市有人行。宋朝名将余玠的《觉林晨钟》揭开了历史的烟云,梵音唱晚,香火旺盛,市井繁华。觉林寺悠扬的钟声,环绕在青山绿水间。

据《巴县志》记载:觉林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距今已有800余年。明末毁干兵乱,清康熙二年(1663)僧雪痕重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僧人月江又增建山门、莲池、亭子、桥梁、石塔等。其中石塔系月江和尚为报母恩所建塔未成而月江圆寂,由其弟子善明继师志续修,历经16年完成。塔之围恒门乃小牌坊,上书”报恩塔”三字,两旁柱刻”因传心法分三教,为建浮屠报四恩”对联,后面额携“佛光普照”四字照。

清代文人何彤云作有《游觉林寺》诗一首,诗云:“一径入苍翠,寻幽来化城。小池鱼可唤,深树鸟无名。孤塔江中影,飞泉石上声。僧闲能导客,筇履尽情行。”这首诗描绘出一百多年前的觉林寺,坐落在苍婴的茂林里剧堂亭阁抻以鱼池飞泉,花妍鸟鸣;孤塔倒影于水中:岩石飞泉击石发出请越的回响。僧人导引着筇艺履的游客,陶醉于山光水色中倍增寻幽探胜的情趣。描绘出寺庙的庄严幽静的画面,令人憧爆向往!

新中国成立后,此处先后兴办了新华皮鞋厂,新民塑料厂,合成纤维厂。为改建和扩大厂址,陆续毁了佛菩萨塑像,所有殿堂亭阁都变得面貌全非,只剩下“巍然十级入云间”的报恩塔一座,算是当年的旧迹。十年动乱中,原寺址已全部改成厂房、职工宿舍和居民住宅,塔也遭到破坏。

2019年的夏日,政府启动了保护与修缮报恩塔的工作。淡红的塔身已恢复了往日的风彩,白色的塔身,尽显了佛教文化的空灵,八方楼阁式九级空心砖塔,砖石混合,塔身从下到上,逐层收拢缩小,层周有外突觚棱翘角,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结构坚固,雄伟壮观。

遐想,暮色里,夕阳打在塔身,点点的光影斑驳。青灯木鼓梵音缭绕,路过人间烟火处,感受沁入心底的那一份静谧。“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龙门浩月

古巴渝十二景之“龙门浩月”,旧时观之在洪水退去后,浩内水平浪静、浩外波涛汹涌,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每当皓月当空,江舟归来之时泊于湾内,月光照耀下的江面倒映着渔家人燃起的点点渔火,并泛着温柔橘色的波光。面对如此奇景,当引得文人骚客在此留下墨宝并对此美景赞赏有加。天上一明月,水中一明月,对酒当空,举杯邀月,对于这一景,文人墨客争相题咏。通过才子们的文笔,“龙门浩月“名声大噪,成了重庆当时一文人聚集地,不少佳句从这里诞生。清乾隆川东道张九镒,《渝州十二景龙门浩月》诗中写道:“石扇划地轴,一涧流淙淙。谁将青玉镜,挂在苍鳞龙。俯看波上下,波静影相从。举头问清影,银蟾隔几重。”清人王邦镜,对龙门浩月也有题咏,诗中说:“禹门山势郁嵯峨,掩映中霄玉宇和。庾亮登楼宾正满,王猷鼓棹兴偏多。夜光投处逢青眼,宝箧开时见素娥。闻道阳阿空郢调,联行可许和高歌。”

还是清人,奉节知县姜会照,到重庆时,也写过巴渝十二景,在《龙门浩月》一诗中,他写道:“骊龙珠走字江边,水镜空明别有天,不比蚌胎盈复阔,玉轮终古浪花圆。”

百年开埠

1890年,随着《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的签署,明确规定“重庆即准作为通商口岸无异”,便在重庆设立了海关,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至此,重庆正式开埠。

1891年5月26日,极富冒险精神的英国商人立德乐,租用木船改造的机船,悬挂英国国旗,携同夫人及随众,经宜昌,由龙门浩码头停泊上岸。也拉开了西方国家在中国西部开展贸易的可能性。

重庆龙门浩是主城规模较大的老街,100年前是较大的外商聚集地

龙门浩码头成为中国较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国外商船的必经之路,龙门浩码头岸上一带,洋行林立,商贾云集,成为了当时大型的外商聚集地,来自西方的商人、货物、文化、建筑随着长江水逆流而上,渗入重庆。

龙门浩地区遗存了原海关别墅、立德乐洋行、卜内门洋行等开埠时期的历史遗迹。

抗战风云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战时首都。1937至1946年间,美、苏、英、法等30多个国家先后在重庆开设大使馆,其中原意大利大使馆、原美国大使馆临时办公楼、原美国大使馆酒吧、原美国大使馆武官别墅群、原比利时大使馆、原新华信托储蓄银行等就座落于龙门浩老街,这里成为抗战时期重庆重要的外事机构驻地及其活动区域。

华灯溢彩述今生

漫步龙门浩

看得见消逝的历史,

摸得着建筑的质感,

闻得到久违的味道,

唤得醒沉睡的记忆。

重庆令人惊喜的老街道,千年历史底蕴丰厚,天气炎热游人依然如织

龙门浩老街,是一座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备了现代时尚元素的老街。

2017年老街启动了保护与修缮工作,极具匠心的打造。在尊重历史的原则下,修旧如旧,业态布局也是以历史文化特性为原则,配置了以西式业态与文化艺术为主导的业态结构。

龙门浩老街,是较具山城特色的老街旧巷,上下近50米的落差,感受属于重庆的“爬坡上坎”,青砖黛瓦、层层叠叠、青石甬道、烟雨骑楼、中西融合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厚重的文化记忆,赋予了每一栋建筑物不同的格调和品味。青山、绿水、古树、宅院,老街旧巷,漫步龙门浩,穿越在历史的时空中,聆听觉林寺的晨钟暮鼓,眺望长江落日的彩霞纷飞。烟波逐浪千秋事,半江烟雨半江城。

这三个地方是我认为重庆比较适合看夜景的地点,关键还免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车水马龙,龙门浩老街又是重庆夜景观赏地,华灯异彩的渝州半岛,变幻多端的东水门大桥,五彩缤纷的江中游轮,魔幻的山水都市,历史与当下,经典与时尚,古今中外,都在这里共生共融,奏出时代的交响曲。

城市记忆

历史文化老街是一座城市的缩影,是一座城市的综合历史博物馆。

宝藏重庆丨穿越历史烟云,去寻找过去城市的记忆#重庆美好推荐官#重庆龙门浩老街

坐落于龙门浩老街枣子湾片区的城市记忆馆•里外巷子,更是见证了重庆的发展变迁,属于过去城市记忆里的精华,只有在这样的老街巷才能寻回。穿越历史烟云,探寻故人足迹,那些生动鲜活的城市记忆长卷就此展开……

城市记忆馆•里外巷子通过以文化为载体的全新模式,打造集展示、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其中包括老街记忆、南滨记忆、红色记忆、堂屋记忆、巴渝记忆、开埠记忆、匠心记忆、三峡记忆、幸福记忆、本草记忆、市井记忆、童年记忆、巷子记忆、禅心记忆、书香记忆等三十余间“记忆展厅”。并通过以展厅与产业结合的方式,让常被束之高阁的优秀历史文化活起来,串联起完整产业链,打造产业新生态。

漫步于城市记忆馆•里外巷子,再次拾回那些被遗忘的记忆珍宝——通过每一间展厅、每一件老物件,将历史展现于眼前,将城市记忆留存延续。

保护与再生

文化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龙门浩老街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以老街为基础,以深挖历史文化、保护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优秀文化为宗旨。龙门浩文化产业公司至试运营以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于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塑造完成了以下的成果。

1.出版物

漫步龙门浩·系列丛书漫步龙门浩·系列丛书

《记住乡愁下浩》《记住乡愁下浩》

《门里门外》

《围炉夜话》

《半江烟雨半江城》《半江烟雨半江城》

《龙门印象》

《小人物的世界》

《城市记忆馆背后的故事》《城市记忆馆背后的故事》

《十里南滨》

2.艺术创作

龙门浩月

十里南滨/长卷

龙门浩赋

龙门浩二十四帧历史人文画卷

3.龙门文娱

龙门阵

琴音雅集

自然音乐会

龙门剧秀

4.戏剧表演

川江号子/国家非遗

逗乐坊相声

原声社原气喜剧脱口秀春来曲艺社

5.文化空间

共有三十六个文化空间,其中包括:

(1)渝水•兰亭诗刊社

(2)南山琴社

(3)龙门书局

(4)拾己书局

(5)可之艺术馆

(6)琨典艺术馆

(7)龙门剧场

(8)龙门老茶馆

(9)金山红茶楼

(10)龙门书院

(11)水墨禅院

(12)城市记忆馆

……

留影打卡

开放区域-首开区:

星光观景台

地铁最佳拍摄点(江上地铁)

福门

龙门石窟•六妙门

城市客厅

城市记忆馆

月老阁

美国大使馆武官别墅旧址

意大利大使馆旧址

美国大使馆临时办公楼旧址

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旧址

海关别墅旧址

美国使馆酒吧旧址

航空优势

距离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19公里,航站T2航站楼23公里。

荣誉及其他

作用价值

重庆旅游别错过龙门浩老街,典雅又现代,看长江索道,赏渝中胜景。

龙门浩老街是重庆文化精华之所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典范,内陆城市的桥头堡及国际窗口,中西交融典范。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820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