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川古镇,北纬33°14',东经110°24',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东南,北距县城203省道96公里,福银高速公路距县城仅47公里,南距郧西县上津镇15公里。漫川关镇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东南部,地处金钱河一级支流的靳家河口,山水相连、两河夹川环抱,西临南宽坪镇,北与法官镇、延坪镇毗邻,东与石佛寺镇,南与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接壤,是山阳历史悠久的边陲古镇之一,素有陕西“南大门”之称,也是"北通秦晋,南联吴楚","朝秦暮楚"的典故源于此地。
漫川古镇历史悠久,古文化遗迹、人文景观、神话传说非常广泛。有8大文物古迹,即骡帮会馆、鸳鸯戏楼、武昌会馆、北会馆、千佛洞、武圣宫、砧石藏佛经、乔村仰韶文化遗址。还有一柏担二庙、三官镇白虎、万福娘娘庙古松等古迹及黄家药铺、莲花第等古民居。是目前陕西省保留规模较大、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骡帮会馆位于山阳县漫川关镇中街,坐东向西,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历时5年至光绪十三年(1887)竣工,由陕西、山西和河南骡帮共同出资修建,是陕西省现存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会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由两部分组成,南为马王庙,北为关帝庙,合称骡帮会馆。现存大殿、献殿、厢房、广场、戏楼,占地面积3330平方米。
马王庙大殿、献殿与厢房组成四合院,中为天井,院中四面台阶均用大青石条磨光对缝砌筑,天井中用石子拼砌团花图案。关帝庙建筑式样风格与马王庙相同,一墙之隔,留有通道。
鸳鸯戏楼俗称双戏楼,是漫川关镇明清建筑群标志性古建筑,隶属骡帮会馆,位于骡帮会馆的正对面,始建于清光绪十二(1886)年,是当时居民客商的文化娱乐场所。戏楼结构严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两座戏楼高度一致,面积相同,虽是连体,但却风格各异。北边的戏楼飞檐斗拱、庄重大气,被称为“雄楼”;南边的戏楼雕梁画栋,结构细腻,被称为“雌楼”。戏楼面对两座庙宇,北楼面对的是北方商人供奉的关老爷,南楼面对的是南方商人信仰的马王神。
穿越岁月的洗礼,双戏楼比肩而立100多年。如今,这里仍然上演着一幕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精彩。也让生活在古镇上的漫川关人不仅能够安享日子的清闲和风雅,也让生活中多了一份协商共荣的欢乐。
明清街依山傍水,是南北走向,背靠青龙山,面临靳家河,北窄南宽,外形酷似蝎子,因而又称“蝎子街”。街道以拐弯为段落,自北向南,分为上街、中街、下街。上街以小作坊、手工艺为主;中街以商业贸易为主:会馆、商号、骡马店、酒肆、茶楼、店铺分列街道两旁;下街大多以水旱码头往来搬运为主。街道全长1080米,最宽处约6米,最窄处约2米。
街两旁店面是一色的黑漆铺板门,木架板楼,民居大多为庭院式结构,前为铺面,中为客厅厢房,后为生活区。步入明清老街,古色古香,曲径通幽,一种悠久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黄家当铺建于光绪十六年是漫川关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古民居清同治年间古建筑,二层屋顶有两个天窗濛濛细雨从天窗落入屋内天井恍惚中让人感觉置身于另一个朝代,在这里,时间真的可以倒流。
武昌会馆是湖北武汉一带商贾集资修建,位于骡帮会馆南侧,以轴线西延,原有广场、建有戏楼,占地面积2460平方米。会馆后殿三间是忠烈宫,供奉为明朝打天下以身殉国的忠烈。
古镇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蛮子国;战国时楚至方城经此通过,秦楚分界碑今还尚在;南宋时,是宋金双方反复争夺的迂回战场。明清两代,这里水运发达,域内名胜古迹众多。清光绪十二年修建的骡帮会馆,为四水归堂式清代砖木建筑,建筑工艺别具一格。近代曾发生过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漫川关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