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玉虚洞位于陕西省洛南县城以北27.5公里的石门镇罗家沟,属秦岭支脉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洞口高约2米,宽1米,洞深约800米,内有8个环形分布的支洞,形成大洞回环、小洞穿插的景观。洞内钟乳石景观丰富,有“黑龙探幽”“柏柱擎天”等命名景观。明代僧人逐玉兔发现该洞,赋予其传说渊源。
洞内钟乳石景观形态各异,命名颇具诗意。石笋“柏柱擎天”高耸矗立,石幔“莲池映趣”似莲花倒映,石瀑“银佛禅座”形如佛像端坐。支洞中的“葡萄洞”布满葡萄状石瘤,“锣鼓洞”敲击石幔可发出声响。此外,“万景园”“达摩面壁”“八仙迎宾”等景观亦各具特色。
洛南玉虚洞位于陕西省洛南县城以北27.5公里的石门镇罗家沟,地处秦岭支脉东南逶迤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区。洞外群山环绕,松柏苍翠,环境幽静若仙境。据记载,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大悲寺僧人在追猎玉兔时发现该洞穴,自此玉虚洞始为外界所知。
玉虚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溶洞,由地下水长期溶蚀石灰岩层形成。洞内石钟乳年均生长约1厘米,历经数万年形成现有景观。主洞厅宽23米、高9米,面积达207平方米,可容纳数百人。洞深约800米,8个支洞呈环形分布,通过幽邃小径连通,构成“大洞回环,小洞穿插”的复杂结构。
玉虚洞得名于传说中玉虚仙女曾居此洞,宋代诗人钱亿以“茂松修竹昼阴阴,涧水幽流一径深”描绘其景。现代作家贾平凹曾题字赞誉,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知名度。洞内景观的命名融入了佛教、道教等人文元素,体现了自然与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