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千佛塔
0 赞数:0 #宗教场所#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武乡千佛塔建成于清代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建筑,通高约35米,由清初名和尚阎福江(字洪润)主持修建。武乡千佛塔底部直径为8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分,最上一层直径2米,内部有楼梯相通每一层,周围留有20余个窗口,可俯瞰全城。整座宝塔,巍峨壮观、建造精巧、结构严谨、造型优美,呈现出我国古代工匠非凡的建筑艺术。
  •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 长治市 武乡县 宝塔街与红旗路交叉路口往西约70米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长治武乡千佛塔是一座历史悠久、结构精巧的古建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丰州镇宝塔街,是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

建筑特色

千佛塔是一座典型的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级,通高约31.5米,顶部为金属与琉璃混合制成的皇冠形塔刹。塔体采用砖石砌筑,逐层收分,造型优美,结构严谨。每层之间设有木制楼梯,游客可逐层登高,欣赏塔内精美的雕刻和装饰。塔身外部装饰丰富,有斗拱、额枋、垂莲柱、龙凤、鹿、鹤、卷草和花卉等图案的砖雕,展现了清代高超的工艺水平。第一层正面设有释迦牟尼巨石型彩塑,第二层设有南北门,游客可由此转出塔外,俯瞰全城。


塔内佛像

千佛塔内共放置了数以千计的佛像,因此得名“千佛塔”。这些佛像形态各异,展现了佛教艺术的多样性。此外,塔内还设有佛经故事浮雕,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塔顶装饰

塔顶为金属与琉璃混合制成的皇冠形塔刹,高约2米,装饰华丽,象征着佛教的神圣与庄严。塔顶的装饰不仅美观,还具有一定的宗教象征意义。

塔外设有围檐作界,挑角上系有风铃,每当清风拂过,铃声悦耳,增添了游览的趣味性。

历史沿革

千佛塔原为段村镇东门外净业庵遗留建筑,后由清初名和尚阎福江(字洪润)主持修建,自康熙38年(1698年)至康熙49年(1710年)建成,历时11年。尽管历经多次地震和雷击,千佛塔依然完好无损,展现了其卓越的建筑工艺和坚固的结构。1980年,千佛塔被列为武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进行复原维修并对外开放,1999年进一步升格为长治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21世纪后,千佛塔周边环境得到改善,政府将其纳入城市中心广场的一部分,使其成为展示武乡历史文化的重要地标。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2384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