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莱迪人是南非金山大学的人类学家2015年9月于一处洞穴新发现的原始人骨骼化石,共发现骨骼化石1550多块,其中包括头骨、颚骨、牙齿和指骨,它们分别属于该物种的幼年、成年及老年个体。南非研究人员将这个新人种命名为“纳莱迪人”。
在当地的语言中,“纳莱迪”意为“塞索托之星”。科学家认为,从发掘现场看,这个头骨的主人很可能已掌握了用火的技术。科学家由此推断,他(她)已具备了古人类的一些特征。科学家认为,这个新人种已经会摇树,这之前只在人类和尼安德特人中见过。
科学家无法确认纳莱迪人生前的寿命。不过,专家表示,他们可能是最早期的人类,活跃于大约30万年之前。科学家将继续分析纳莱迪人的遗骨,以便“了解有关这个物种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生老病死、性别差异、居住环境、进化程度等。
2023年5月,研究认为原始人化石(如纳莱迪人)可能不属于对智人进化有贡献的分支。
初步研究显示,纳莱迪人身高1.5米左右,能够直立行走,生活在距今250万至280万年前,可能是有意将死者尸体藏于洞穴深处。而此前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存放尸体的行为是人类进化到距今较近的某个时期才形成的习俗。
纳莱迪人结合了南方古猿的原始特征和人属中的许多特征,以及其他人类成员身上未发现的特征,纳莱蒂人头部大小与被称为初期人类的南方古猿的大脑大小相同,仅450立方厘米,相当于一个橙子大小,牙齿像能人,从前向后增大,较原始;其上半身结构也较为原始,肩胛窝以上更接近南方古猿,显示出适合爬树的特征;股骨头较小,颈部较长,显示出髋部与南方古猿相似的运动方式;第一掌骨的形状以及拇指基部的骨骼意味着纳莱蒂人拥有一双肌肉发达、类似于现代人的手,适合爬树同时也适合操作工具。
此次发掘现场位于斯泰克方丹古生物化石区,它是世界上埋藏古人类遗迹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发现的人类先祖化石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为探索人类起源提供了大量重要依据。
纳莱迪人此前不为人知,其人种特征混合了许多接近人属的成员特征,表明它们的起源接近人属的基干部分,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时包含南方古猿特征和智人特征的情况也很有可能对协同演化提出挑战,如大脑,牙齿和灵巧的手的演化。
南非金山大学人类学教授李·伯杰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可能会改变学界对人类先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