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鱼
0 赞数:0 #观赏鱼#
米奇鱼又称为米老鼠月光鱼、熊猫鱼,是鳉形目花鳉科剑尾鱼属的一种鱼类,其原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等热带地区,并不是自然形成的物种,而是通过剑尾鱼和花斑剑尾鱼两个物种相互杂交得到的。米奇鱼最显著的特点是尾柄末端有一个大黑斑,其上下各有一个小黑斑,竖起来看就像是米老鼠的脑袋。其体长一般在3~4厘米,体型较小,颜色丰富,有金黄色、红色、白色或红色为主的花色等多种选择。
  • 中文学名: 米奇鱼
  • 拉丁学名: Xiphophorushellerii.var
  • 别称: 米老鼠月光鱼,剑尾鱼人工培育种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纲: 辐鳍鱼纲
  • 亚纲: 新鳍亚纲
  • 目: 鳉形目
  • 亚目: 鲤齿亚目
  • 科: 花鳉科
  • 属: 剑尾鱼属
  • 种: 米奇鱼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米奇鱼是鳉形目花鳉科剑尾鱼属鱼类,别名熊猫鱼。体长4厘米。仔鱼全身半透明,带一点金黄色,一对黑黑的大眼睛。因尾部有一个与米老鼠非常相似的黑斑而得名。

米奇鱼性格温和,饲养水质为pH值为6,中性水。水温25℃左右。卵胎生动物,就是卵在肚子里孵化,一个一个透明的圆球是未受精的卵。当看到小鱼的卵黄囊消失以后就可开始喂食了,最好用自己孵化的丰年虾。饵料可选用博冠颗粒、精灵鱼颗粒。

米奇鱼可与玛丽、红绿灯、红鼻子、宝莲灯进行混养。很适合刚接触观赏鱼的初学者饲养。常见病有白点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烂鳍病。

形态及特征

米奇鱼尾巴附近有三个紧挨的黑点,一个大两个小,看起来就像米老鼠的头像一样,所以俗称米奇鱼。

米奇鱼体型不大,大约3-4厘米,外貌和普通的月光鱼类没有区别,它们有很多种颜色,最初的纯色是金黄色,现在多为红色、白色或红色为主的花色。但无论何种颜色,它们最明显最独特的标识:尾柄末端有一个大黑斑,其上、下各有一个小黑板,竖起来看就像是米老鼠的脑袋,故得名米奇鱼或米老鼠月光。

饲养方法

一般夏天不要特别调节温度。稍微大一点的鱼缸,20cm以上,搭配与鱼缸大小合适的过滤设备。

饲料采取薄片、血虫、宝缯红一类都可以,没有特殊要求。只要不是那种红绿颗粒的金鱼饲料即可。

米奇鱼的饲养手法非常简单,适宜饲养的水温为23-26℃,pH值为7.0~7.4。适应性良好,体质较强健,主要的食物有红线虫、水蚤及干饲料等。米奇鱼那个“米老鼠”的黑斑似乎是很稳定的遗传,因为现在的红色米奇和白色米奇都是从最初的金黄色米奇杂交出来的。米奇鱼是卵胎生鱼类,它们会直接产出后代而不是鱼卵。

繁殖方式

公米奇鱼腹鳍为箭型,母米奇鱼腹鳍为扇型,米奇鱼是卵胎生,就是卵在肚子里孵化,一个一个透明的圆球是未受精的卵。卵胎生鱼类的怀孕周期一般为28~31天,当观察到母鱼腹部浑圆隆起,胎斑颜色明显加深就差不多快生了。黑玛丽,红太阳,红箭,米奇这些鱼都是卵胎生。发现小鱼了建议隔离,不然会被大鱼吃掉,捞的时候要千万小心,但如果缸里水草比较茂密,小鱼有藏身之处就不用了。看到小鱼的卵黄囊消失以后,就可开始喂食了,最好用自己孵化的丰年虾(或丰年虾脱壳卵),如果没有的话可以采用煮熟的鸡蛋黄,但是有一个小缺点,水容易混换水稍微勤点。

病害防治

常见疾病

白点病

症状:全身布满比盐巴颗粒大一些的小白点,鱼只会不断的用身体摩擦底沙或水族箱中的装潢物品,妄图擦掉身上的白点虫。

病因:水温变化太大或水质不良所引起的。

治疗办法:将水温调高至28度,加白点病治疗剂,及少许盐巴。

烂鳍、烂鳃病

症状:发病的鱼,鳍尾端边沿会呈现白色混浊,然后开端溃烂。鳍条组织糊开,并且会有出血性血斑发生。

病因:大都是水质不良所引起的,而低溶氧、排泄物过多或温度、酸碱值极具变化时最容易发生。

治疗办法:换水1加温到28度,加粗盐、黄药。

烂嘴病

症状:病鱼嘴部因发炎而成红色,严重时会溃烂,常会有水霉菌沾染造成的棉花状。

病因:通常在水质恶化的水族箱中最常见,尤其是因外伤沾染而发生的机率更大。

治疗方式:用优碘直接涂抹鱼患部,或加细菌性用药。

水霉病

症状:鱼的体表附着似棉絮状的水霉,鱼只没有精力,失去活气躲在角落。

病因:因鱼只捞捕或运输进程不当,所造成的外伤沾染,或温度剧降时造成冻伤因而引起水霉附生。

治疗办法:将温度调高至28度,加治霉菌生虫药剂。

立鳞病

病症:病鱼鳞片竖起呈松球状,起初只是一部分鳞片,严重时扩散至全身肿胀,不出数日,鱼儿便一命呜呼。

病因:病因受环境影响很大,水质或底质环境不良且水温不适时较容易产生.。最好坚持水族箱内环境的卫生。

治疗方式:加抗生素口服及治细菌生虫药剂。

棉花症

病症:鱼鳍、尾鳍长出棉絮状病症。

病因:温渡过低,遭遇冻伤。

治疗方式:将水温加至28度,加优碘或药剂。

大型体外虫

锚虫症状:是一种白色线状的寄生虫,锚虫将头角穿入鱼鳞下方。寄生于鳞片下的体表,有时口部及鳃部都会寄生。

线虫 征状:水族箱常见的线虫,会随着水流到处漂动。大部分附着鱼缸壁或底砂中。可能寄生鱼鱼体的肠内,再随着粪便排至水中。

鱼虱 征状:常附着于鳍的基部,虫体很大,被寄生的鱼之一受刺激,便会在缸底或池壁摩擦,使寄生部位发炎而成红色。

原由:通常大型寄生虫都是由鱼只或生饵带入。

治疗方式:以体外寄生虫药剂治疗,加粗盐,加温。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422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词条所在榜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