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美人蕉
0 赞数:0 #美人蕉#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花叶美人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美人蕉的园艺变种。该品种植株高50~80厘米,它的枝叶均黄绿相间,新叶黄色比例较大,色调较深,全叶呈鲜黄色,而老叶绿色比例加大,黄色变浅,近于白色。整体而言,其叶片以鲜黄色为主调,叶色俏丽,与桔红色的花朵相互辉映,既可观叶又可观花,使得观赏价值倍增。在南方园林绿化中,花叶美人蕉因其独特的叶色和花色组合而备受青睐,是园艺常用的植物之一。
  • 中文学名: 花叶美人蕉
  • 拉丁学名: Cannaceae generalis L.H.Baiileg cv.Striatus.
  • 别称: 花叶美人蕉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芭蕉目
  • 科: 美人蕉科
  • 属: 美人蕉属
  • 种: 粉美人蕉
  • 分布区域: 我国大部分地区,南美洲及西印度群岛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花叶美人蕉(学名:Canna'Variegata')多年生常绿丛生草本植物,株型较矮,盆栽高度40~60厘米,地栽高度可达60厘米以上。叶革质,叶色艳丽,金黄色的叶面间杂着细密的绿色条纹,叶缘具红边,全缘。

中国南北各地常有栽培。原产印度。

根茎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治黄疸肝炎,风湿麻木,外伤出血,跌打,子宫下垂,心气痛等。茎叶纤维可制人造棉、织麻袋、搓绳,其叶提取芳香油后的残渣还可做造纸原料。

生长与分布

分布范围

中国南北各地常有栽培。原产印度。

形态及特征

花叶美人蕉是美人蕉的园艺变种。

其枝叶均黄绿相间,叶面主脉绿色,基部宽约1厘米,往叶上端渐窄。主脉两侧各有5~9条较明显的绿色侧脉,宽0.5~0.8厘米,向叶面隆起。两侧脉之间分布有3条黄色条纹,中间一条宽0.2~0.3厘米,两边的两条宽各0.1~0.2厘米,这些条纹与侧脉走向一致。新叶黄色比例较大,色调较深,全叶呈鲜黄色;老叶绿色比例加大,黄色变浅,近于白色。

从整体而言,花叶美人蕉叶片以鲜黄色为主调,黄绿相间,条纹清晰、均匀,分布有序,色泽鲜明。花朵略高出叶面,花色桔红。

株型较矮,盆栽高度40~60厘米,地栽高度可达60厘米以上。

生活习性

生性强健,长势旺盛,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和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畏严寒,怕寒风、霜冻和渍水。

栽培方法

花叶美人蕉的栽培管理简单粗放,每年3月中下旬,将上一年的植株翻盆,把其根茎切成块,使每块具2~3个芽,伤口最好涂上草木灰以防腐,然后植于口径20~25厘米的盆中,盆底要放少量的厩肥或堆肥作基肥。4月陆续萌发抽叶,6~10月皆可开花,而且一株上多为红、黄两色或为其复色的花朵,观赏价值尤高。

繁殖方式

繁殖主要是分割根茎。3~4月,取出越冬后的整蔸根茎,剔除泥土,带芽切割分栽。如芽眼不明显,可将根茎埋在温暖向阳处,浇些水,待10天左右芽眼发育明显时再切割。通常2~4芽一块,栽植时施足有机底肥,并在肥上覆一层细土再栽,芽眼应稍露出土面,栽后浇透水,成活率极高。

病害防治

病虫防治

病害

美人蕉叶片发病初期为斑驳的褪绿,继而沿叶脉平行产生条斑,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黄绿或深浅绿相间的条状花叶,最终形成褐色坏死斑点及深红艳条斑。生长期间出现生长不良、株形矮小,严重时叶片畸形、卷曲、黄化、甚至枯萎、植株花量减少直至不能正常开花。在粉红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等普通美人蕉品种上,其症状表现明显。红花美人蕉、大总统美人蕉等比较抗病的品种,仅表现为花瓣杂色碎锦。

防治方法

选择健壮无病母株,及时采收种子并妥善贮存。春季播种育苗时,播种前种皮割口、温水浸种,播种后周围环境保湿控温,及时防控蚜虫危害,培育健壮的美人蕉种苗。在秋天挖取根状茎时,严格选用健壮母株,坚决淘汰带毒母株根状茎,同时彻底销毁地上植株部分,避免美人蕉繁殖时病毒年年相传。春季把根状茎取出,用锋利刀片分割,每块留2~3个芽,切口用伤口处理剂、硫黄粉或者草木炭处理。严把品种选择关,尽量选择生长势强、抗性较强的品种,如“大总统”、“红花美人”等。

价值及其他

主要价值

根茎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治黄疸肝炎,风湿麻木,外伤出血,跌打,子宫下垂,心气痛等。茎叶纤维可制人造棉、织麻袋、搓绳,其叶提取芳香油后的残渣还可做造纸原料。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9405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