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尾凤蛾
0 赞数:0 #飞蛾#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多尾凤蛾即马达加斯加金燕蛾的俗称,又名太阳蛾、日落蛾,是属于燕蛾科的一个物种,此蛾有剧毒的(单单触碰不会中毒)。其常被认为是所有蛾类中最壮观的种类,曾流行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当时的人们用此蛾的翅做首饰,它的翅膀犹如太阳照射出来的光芒,五彩缤纷。但是,它们身上的华丽色彩像是为了警告捕食者,让对方知道它们身上的有剧毒,而且并不是虚张声势。
  • 中文学名: 多尾凤蛾
  • 拉丁学名: Urania ripheus
  • 英文名: Madagascan Sunset Moth
  • 别称: 彩燕蛾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 亚门: 六足亚门
  • 纲: 昆虫纲
  • 亚纲: 有翅亚纲
  • 目: 鳞翅目
  • 科: 燕蛾科
  • 亚科: 毒蛾亚科
  • 属: 盗蛾属
  • 种: Chrysiridia riphearia
  • 分布区域: 马达加斯加
详细介绍 PROFILE +

基本介绍

多尾凤蛾,即马达加斯加金燕蛾(学名:Urania ripheus)的俗称,又名太阳蛾、太阳毒蛾,是属于燕蛾科的一个物种,此蛾有剧毒的(单单触碰不会中毒)。常被认为是所有蛾类中最壮观的种类,色彩曾流行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当时的人们用此蛾的翅做首饰,幼虫成黄色及黑色,生有棒状端的长毛,取食藤本植物的叶。

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马达加斯加金燕蛾是白昼出活动的昆虫,因此到了薄暮来临时,它们就各自选择安静和隐蔽的场所,进行栖息。马达加斯加金燕蛾喜欢栖息在植物的枝叶上。

分布范围

马达加斯加金蛾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地区,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地区。

形态及特征

马达加斯加金燕蛾是世界上最美(仁者见仁咯)的蛾,它的翅膀犹如太阳照射出来的光芒,五彩缤纷,十分惹人喜爱,但我要提醒你,它可是有剧毒的。

马达加斯加金燕蛾主身上的华丽色彩也是为了警告捕食者,让对方知道它们身上的毒性。蝴蝶和飞蛾大都属于鳞翅类昆虫。它们的翅膀由许多微小的鳞片组成,这些鳞片既可以防止它们的身体受潮,也可以发出奇妙的光芒,形成美丽的图案。它们身上的许多色彩就是由鳞片上的荧光色素所生成。许多蝴蝶和飞蛾翅膀的微结构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可以从不同方向散射光线。

繁殖方式

马达加斯加蛾为完全变态的昆虫,即一生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卵是发育的第一阶段,亦称胚胎时期。

马达加斯加金燕蛾卵直径0.6~0.7mm,圆锥形,中央凹陷,桔黄色或淡黄色。

幼虫

马达加斯加金燕蛾幼虫幼虫期也称生长时期,是生活史中的第二发育阶段。

马达加斯加金燕蛾幼虫体长25~40mm,第1、2腹节宽。头褐黑色,有光泽;体黑褐色,前胸背板黄色,具2条黑色纵线;体背面有一橙黄色带,在第1、2、8腹节中断,带中央贯穿一红褐间断的线;亚背线白色;气门下线红黄色;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向前突出的红色瘤,瘤上生黑色长毛束和自褐色短毛,其余各节背瘤黑色,生黑褐色长毛和白色羽状毛,第5、6腹节瘤橙红色,生有黑褐色长毛;腹部第1、2节背面各有1对愈合的黑色瘤,上生白色羽状毛和黑褐色长毛;第9腹节瘤橙色,上生黑褐色长毛。

蛹是第三个发育阶段,也称转变时期。

马达加斯加金燕蛾蛹长12~16mm,长圆筒形,黄褐色,体被黄褐色绒毛;腹部背面1~3节各有4个瘤。

成虫

多尾凤蛾成虫成虫是发育的最后阶段,称有性时期,有雌雄两种形态。成虫在蛹壳内发育成熟后,即须脱离蛹壳外出,成虫脱去蛹壳的现象称为羽化。

成虫无单眼;胸、腹部被长鳞毛;雌虫有浓密的特化鳞片束,用于覆盖卵块;腹部的反鼓膜巾位于气门前;后翅基室较大,达翅中室中央,M1与Rs在中室外有短距离共柄。

价值及其他

物种天敌

蚂蚁、甲虫、鸟、蝇、蜥蜴、蛙、蟾蜍、螳螂、蜘蛛、黄蜂、寄生蜂。

保护级别

该蛾未被列入稀有物种。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5939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