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银
0 赞数:0 #化学沉淀物#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碳酸银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g2CO3。新制备的碳酸银外观为白色粉末,进一步加热变为黄色,遇光及干燥时变暗,感光性极强。碳酸银于218℃熔融并分解,生成氧化银和二氧化碳;进一步高温加热时,则转化为银。其不溶于水及乙醇,易溶于稀硝酸、氨水或氰化钾溶液。
详细介绍 PROFILE +

碳酸银,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g2CO3。新制备的碳酸银外观为白色粉末,进一步加热变为黄色,分子量为275.75。遇光及干燥时变暗,感光性极强。于218℃熔融并分解,生成氧化银和二氧化碳。进一步高温加热时,则转化为银。相对密度6.077。不溶于水及乙醇,易溶于稀硝酸、氨水或氰化钾溶液。

物性数据

1.性状:新沉淀时为白色粉末,受热颜色变黄。

2.密度(g/cm3):6.077。

3.熔点(ºC):218(熔融并分解)

4.溶解性:不溶于冷水和乙醇,易溶于稀硝酸、氨水和氰化碱溶液。

理化性质

碳酸银在室温时和在空气中颇为稳定,但温度高于100℃时,它以氧化银与二氧化碳之间反应的相反方向发生可察觉的离解作用:

Ag2CO3←→Ag2O CO2(双向箭头)

在218℃时,二氧化碳的平衡压力等于大气压,在空气中这个分解反应进行得完全。利用碳酸银和氧化银的热不稳定性,可以从卤化物沉淀中提取银,其法是用Na2CO3熔融把它熔化为碳酸银。烧融在耐火泥坩埚中进行,熔化的银就收集在坩埚中。碳酸银也会被沸水所分解,但冷水对它没有作用。

酸能迅速分解碳酸银,碳酸银也易溶于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碱金属的氰化物溶液中。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水解后使水溶液呈碱性。它很容易溶解于氨水而生成氨络合物,处理这样的溶液一定要很小心,因为在空气中可能生成酸化的银。碳酸四氨络银(I)[Ag(NH3)2]2CO3,曾经从碳酸银的氨溶液中分离出来。该络合物当温度高于80°C时发生分解而失去氨。

碳酸银稍具感光性,曝光时会变黑,应在暗处保存。究竟它被光还原为银还是仅分解为氧化物,这点还不能确定,但似乎前者更加可能。和氧化银一样,碳酸银对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的反应具有催化。

制备方法

生产方法

硝酸银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银沉淀。

2AgNO3 Na2CO3=Ag2CO3↓ 2NaNO3

生产工艺

在反应器中,加入1200mL水,加入碳酸钠溶解,搅拌下,加入4000mL硝酸银溶液(其中含344gAgNO3)加完后,搅拌10min,过滤,碳酸银沉淀用少量丙酮洗涤,风干,立即贮存于棕色瓶中。

说明:整个操作在暗室或红外灯下进行。

应用领域

1、用作分析试剂,电镀。

2、用于氧化醇成醛、酮,氢醌成醌等。

计算化学数据

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3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63.2

7、重原子数量:6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18.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3

贮存方法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398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