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竹扇,竹制品工艺,产于安徽省广德市,本地林业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190万亩,其中竹林面积87万亩,立竹蓄积量2亿株,居安徽省首位,是全国首批“中国竹子之乡”。
明德折扇可张可合,展可达尺余,合则呈条状,适于随身携带。明德折扇的扇面内容多反应同期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与社会环境,对研究当时的历史有着较高的价值。其基本功用除引风之外,还是装饰欣赏之物。明德折扇还有文武、男女、雅俗等种类之分,清、民时期在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中常常是一扇在手,既可显示主人不同的身份与地位,也能体现其情趣和修养,为人们所追捧,明德折扇经过历史的进化,已从单纯的生活用具发展成为以审美为主要功用的民间工艺品。
明德折扇有折扇、刀扇、团扇、全竹扇等上百款折扇样式,其中,真丝折扇扇面材质为真丝,通透顺滑;扇面图为匠人手绘,色彩明艳,立体感强;扇骨雕刻江南名胜,水乡的景色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已磨损的雕栏印着岁月的痕迹,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韵味十足;小骨采用精细的抛光,开合十分顺畅,此扇将手绘与传统雕刻工艺相结合,给人视觉的上的享受,既能用来日常使用也可作为工艺摆件。
明德折扇属中国扇的一种,由扇面、扇骨两部分组成,扇面多采用真丝、宣纸、棉布等面料,扇面设计不但延承传统的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民间故事、诗词等,还穿插现代美学作品。扇骨主要选用优质的毛竹、木材、及动物骨等。
许多文人也积极参与到明德折扇扇面的创作中,用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在不足盈尺的扇面上巧运匠心,精心布局,或山水花鸟,或人物动态,无不能小中见大,表现出美的情致词和神韵。扇面有细洒金(雨金)、雪金、格巾、发簪、老矾面、泥金面等这些扇面都成为书画家的用武之地挥毫泼墨,形成了画师供稿、艺人制扇、画制结合、精品频出的局面。
2009年4月,安徽省广德县的明德折扇制作技艺确定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1年11月1日-4日,明德折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选中,代表宣城市参加在铜陵市举办的《安徽省第二届民俗文化节》。
2013年5月24日-27日,明德折扇参展在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博览中心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
2014年,作为传统技艺类,明德折扇制作技艺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折扇,又称“撒扇”、“聚头扇”、“蝙蝠扇”“聚骨扇”等。它是一种以竹木或其它名贵材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能折撒自如的扇子。折扇传入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兴盛与明清时期。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折扇又成了人们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