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堂
0 赞数:0 #足球运动员#
 我要认领    发布词条  
李惠堂(1905年-1979年),出生于香港,中国近代著名足球运动员、国家级足球教练,梅州八贤之一,司职前锋,中国足球球王,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推动亚洲足球运动的主要功臣之一,是中国首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者。1923年起代表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连续多届夺得足球冠军。退役后,担任国际足联副主席、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等职,推动亚洲足球发展。还著有《足球经》《球圃菜根集》等著作,为中国足球奠定理论基础。
  • 中文名: 李惠堂
  • 外文名: Lee Wai Tong
  • 别号名称: 光梁、鲁卫
  • 出生日期: 1905年09月18日
  • 性别: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祖籍: 广东五华县
  • 出生地: 香港
  • 身高: 182cm
  • 星座: 处女座
  • 生肖:
  • 去世日期: 1979年07月04日
  • 职业职位: 足球运动员、教练
  • 主要成就: 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连续多届夺得足球冠军
详细介绍 PROFILE +

主要经历

1922年夏天,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比赛中他出任左边锋,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

1923年5月,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大阪举行,蝉联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冠军。

1923年,作为南华队主力前锋随队远征澳大利亚,获得澳洲政府颁发的“最佳表演奖”金质奖章。澳洲媒体称为“中国足球神童”,香港报刊则登出特大号标题称为“球王”。

1924年5月,任香港南华足球队队长,后参加中国足球代表队出席第六届远东运动会、第十四届万国足球赛等赛事,多次夺魁。因球艺精湛,声名雀起。

1926年,受聘为复旦大学足球教练、体育系主任。

1927年夏,组建乐华足球队,担任董事长兼队长,成为当时上海乃至全国实力较强的足球队。乐华队在全国联赛、“史考托”杯赛中均获得冠军。

1928年,被亚洲足协评为亚洲球王。

1929年,加盟上海队,获全运会足球冠军,同年率领乐华队远征东南亚。

1930年,率中国足球队赴日本东京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获冠军。

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期间的中日足球比赛,帮助中国队夺得足球项目的锦标,成为捍卫国家尊严和荣誉的体育英雄。

1935年,代表香港足球队参加第六届全国运动会,获冠军。次年8月,率中华足球队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此为中国足球队首次挺进奥运,向世界亮相。

1948年,作为教练率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足球赛。同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人。

1954年和1958年,担任主教练,带领中国台湾代表队连续两次在亚运会上获得男足冠军。

1954年,当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秘书长。

1965年,他又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

1966年,他被选为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主席。因此,他在世界足坛和亚洲足坛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主要作品

《足球经》、《球圃菜根集》、《足球技术》、《足球规则诠释》、《杂果盘》、《香港足球五十年》、《足球登龙术》、《足球读本》、《鲁卫吟草》等

荣誉记录

1924年,香港甲组联赛冠军。

1925年,第五届港泸际赛冠军。

1925年,第七届远东运动会冠军。

1928年,1927-1928赛季西联会甲级联赛、首届高级杯双料冠军、第四届中华联赛冠军。

1929年,全运会足球冠军。

1930年,香港甲组足球赛冠军。

1930年,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冠军。

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冠军。

1935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冠军。

人物评价

“如果球王李惠堂来沪,风头必不输伶王梅兰芳重登舞台。”(东方日报 评)

“李惠堂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用球技和球德维护了民族尊严。”(凤凰资讯 评)

“李惠堂是梅州八贤之一,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梅州市人民政府 评)

“在中国那些动荡的年代里,他用自己的双脚谱写了一个个足球传奇。”(人民网 评)

“李惠堂是富家子弟,“不差钱”。他立志踢球,是因为受不了外国人的“白眼儿”,非要为中国人出一口“恶气”不可。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其出色。他的倒地卧射更是一大绝招。”(中国青年网评)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CN101771 】编辑上传提供,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 版权声明 反馈 我要认领
最新评论